危機生命周期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1986年,管理學者斯蒂文·芬克(Fink)出版了《危機管理:對付突發事件的計劃》一書,首次提出了危機的生命周期理論。危機生命周期理論是指危機因數從出現到處理結束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生命特征。它有五個顯著階段:企業危機醞釀期、企業危機爆發期、企業危機擴散期、企業危機處理期、企業危機處理結果和後遺症期。彷佛生命周期般,從誕生、成長、成熟到死亡,都有不同的徵兆顯現。危機生命周期理論可說是危機的癥候學研究或過程學研究。
企業危機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危機有如人的生命周期一樣,從誕生、成長、成熟到死亡危機等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生命特征。
企業危機生命周期理論的主要內涵是指危機再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生命特征,其一般有五個階段:企業危機醞釀期、企業危機爆發期、企業危機擴散期、企業危機處理期、企業危機處理結果和後遺症期。
危機醞釀期:一般來說企業危機都是從漸變、量變,最後才形成質變,而量變是危機的成型與爆發,並且危機是由多個因素動態發展的結果,因此潛藏危機因素的發展與擴散是危機管理的重要階段。
危機爆發期:突破危急的預警防線,企業危機便進入暴發期,並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果不能立即處理,危機將進一步上升,其殺傷範圍與強度會變得更為嚴重。
危機擴散期:企業危機發生後,會對其他領域產生連帶影響,有時會衝擊其他領域,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危機。
危機處理期:該階段進入生命周期的關鍵階段。後續發展完全取決於危機管理決策者的專業能力。通過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將其消滅於萌芽之中是最佳的危機處理途徑。
處理結果與後遺症期:企業危機經過緊急處理後,可能得到解決,但無效的處理,可能使企業危機的殘餘因素經過發酵,使危機重新進入新一輪醞釀期。
許多企業可能認為,在危機後遺症期和處理期,危機風暴似乎已過,企業的主管壓力不再那麼強。但是,如果企業危機未能徹底解決,所疏忽的危機可能在後遺症期卷土重來,使危機不經醞釀期而再度被引爆。
1.危機是有跡可尋的,但不一定是線性發展的。
2.危機處理的最適時間點,越早越好且讓危機永遠無法形成,或一形成就被處理掉。
3.不同的危機階段有其不同特征,能辨識端倪才能處理危機進而掌握管理。
4.危機生命期中,危機擴散最具破壞力,甚至會造成連鎖反應產生另外的危機。
危機儘管可能會經歷生命周期等幾個階段,但只要處理得當,危機可能永遠無法誕生,但是可以不經成長及成熟等階段,即在危機處理的過程中遭徹底消滅。掌握企業危機的發展階段的特征,對處理和化解危機至關重要。因為企業危機的每個階段,皆具有特殊的徵兆,因此企業應根據各種特征來辨別危機發展的階段,併進而開始著手處理。決不能等到危機 爆發,才在震撼中得知危機爆發的消息,這也是學習型企業和被淘汰型企業之間最大分野。
整理這個材料的人有沒有考證過?我看有許多書認為這個理論是由西蒙•布斯最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