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勞動力市場中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勞動力市場中介(Labour market intermediary)

目錄

什麼是勞動力市場中介[1]

  勞動力市場中介是指在勞動力市場中,為勞動力供求雙方提供服務的中間機構。如勞動力市場管理局、職業介紹所、“人才交流中心”等。這是對勞動力市場規範化的必然要求。勞動力市場管理局是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巨集觀調控的中心;職業介紹所是聯接勞動力供需雙方的橋梁和紐帶。這些中間機構通過建立信息網路,提供咨詢服務,溝通勞動力供需信息,促進了勞動力供需雙方的相互選擇。

勞動力市場中介的作用[2]

  勞動力市場中介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初步顯現。在市場化導向的就業制度中,勞動力市場中介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作為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專業化機構,在勞動力就業過程中發揮著節約求職成本、降低求職風險的重要作用。受中國傳統的人際交往特征影響,以個人社會關係網路為基礎的勞動力求職模式在市場化導向的勞動力流動中依然占據重要位置。在調查中, 66.7%的失業人員以委托親友找工作的方式求職;但我們也看到,14.9%的人曾以在職業介紹機構登記的方式尋找工作,10.5%的人曾以參加招聘會的方式尋找工作,而採取由政府及單位安置的方式尋找工作的比例僅為4.1%。

我國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的發展[3]

  1978年以前,中國僅在建國初期短暫出現過勞動力市場,並建立勞動介紹所,以期解決社會變革時期數百萬失業工人的就業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中國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大致經歷了萌芽、初步發展、快速發展和開放競爭四個階段。    

  萌芽階段(1978年至80年代初)。1978年,為了落實知識分子政策,調整充實科技人員隊伍,解決人才的合理流動和使用問題,國家開始採用組織調整與個人自找工作相結合的方法。在此期間,我國提出了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三結合”的就業方針,其中一個創舉是依靠社會多方面力量和待業人員的積極性,興辦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由過去單純依靠行政調配手段組織管理就業,轉變為運用行政經濟和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手段促進就業。    

  探索實踐階段(1983年至1992年)。這一階段國家和各省市相繼出台了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政策,以政府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為主的專門就業機構陸續建立,就業服務機構功能逐漸擴大,勞動力市場初見端倪。在此階段,縣以上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得到了較快發展,基本做到了全面覆蓋,且其結構比例較合適。    

  多元發展階段(1992年至2001年)。1992年《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中,勞動力市場成為培育市場體系的重點之一。自此,勞動力市場中介組織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多種所有制的就業中介機構得到了發展,勞動力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並逐漸得到社會認可。主要標誌是:基礎性勞動力市場建設加快,全國性的勞動力市場機構和專業性勞動力市場機構開始建設,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勞動力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也大量出現。再就業服務中心成為勞動力市場中介機構主力。在這一階段,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起來。    

  開放競爭階段(2001年加入WTO至今)。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網路技術的應用,中國勞動力市場中介機構的發展進入到開放競爭階段。這一階段各種形式的中介機構不斷發展,勞動力中介機構開始嘗試市場化改革;職業介紹所走進基層;民營職業介紹機構迅猛發展。至2004年10月,全國4600多家各類人才中介服務機構中,民營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已增加到1100多家,另外還有26家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服務機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黃運武主編.現代企業制度大辭典.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1.
  2. 李培林等著.當代中國民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11.
  3. 夏祖浩.勞動力市場中介:從發展走向完善.中國教育報.2007.04.0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ixi,寒曦,苏青荇,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力市場中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