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創新生態鏈源於創新生態理論,是指創新主體之間環環相連、存亡相依,形成了不可截斷的食物鏈,必須保持整個生態的多樣性和平衡性,才能實現創新生態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例如:車企在生產汽車時,不可能將所有零部件都自己生產,而是應該利用全球的生產資源,與國際合作,並且在合作的同時抓住核心技術,有所創新。
優化創新生態鏈既是對創新資源要素的最有效聚集和最充分利用,也是對創新主體之間形成適度的互聯競合效應並產生合理的外溢與擴散,通過優勝劣汰機制,實現創新生態旺盛的生命力和創新力。
創新生態鏈的提出,也是對矽谷的繁榮與日本1990年代“十年衰落”的反思。19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的低迷乃至出現“失落的十年”,而美國重振製造業雄風、矽谷更是成為持續增長的代表。
2004年,美國布希政府提出了維護國家創新生態體系的政策報告。
2006年,歐盟也提出優化創新生態鏈,打造創新型歐洲的政策性文件。
2012年1月,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鏈體系”
2012年年7月,深圳向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提呈了“營造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典型發言。2013年的全國人大分組審議中,深圳代表提出更加註重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鏈體系”。
創新生態鏈(系統)三個要點:
- 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成員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創新生態系統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在創新生態鏈中,整合創新資源十分重要。IBM在PC機的創造上抄了蘋果公司後路;蘋果公司整合資源創造出高技術產品;華為公司只做自己優勢的產品而其他的會和先進國家合作;濰柴動力公司註重引進人才引進技術的做法;海爾公司把全球創新結果聚集起來;德國M Braun公司整合技術設備。
中國應進入全球創新生態鏈,但是中國目前缺少整合創新資源的企業。所以中國需要大批青年人去創新,同時企業也應學會整合創新資源。
中國創新生態鏈發展發展存在許多問題。新興技術產業缺乏企業人材,科技工作管理存在問題,市場化專業化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沒有被重視,自主創新局限性和誤導,教育和創新文化導向錯誤。
同時政府在支持產業項目時也存在很多問題:只註重技術,缺乏研究團隊,商業模式等非技術因素的支持;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看量不看質,沒有很好的衡量制度;過多干預,不能依靠市場發現選拔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