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新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分散式新聞(Distributed News)
目錄 |
分散式新聞是指多種主體共同參與報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節點化傳播興起,每個人都是龐大互聯網上的一個傳播節點,也是生產信息的自媒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專業媒體往往不能發佈新聞事件的全貌,這時候自媒體們各顯神通,發佈自己所知的信息進行補充,這就是早期的分散式新聞。
分散式新聞是信息與知識生產領域的共用經濟。維基百科在這方面已經樹立了典範,而在新聞領域,藉助一些開放平臺,人的認知盈餘與機器、物體的智能資源結合在一起,將有助於對一個特定的新聞主題建立起豐富的認知框架,也有助於推動人們在某些角度下的深入挖掘。[1]
分散式新聞的特點[1]
1、分散式是借用的電腦的術語, 是從“分散式計算”來的。
2、社交媒體的應用,使得新聞生產逐步趨向分散式,即多種主體在自組織模式下共同參與某一個話題的報道。
3、人工智慧等技術將進一步推動分散式新聞生產的普及,甚至分散式生產的參與者將擴展到物體。
4、在分散式新聞這樣的模式中,各種主體的資源發現和整合,報道任務的分配與報道過程的協同,是發展的核心。 分散式新聞意味著新聞生產進一步去中心化。專業媒體索然仍然不可取代,但是並非唯一決定性力量。
1.BuzzFeed
BuzzFeed是一個美國的新聞聚合網站,致力於從數百個新聞博客那裡獲取訂閱源,通過搜索、發送信息鏈接,為用戶瀏覽當天網上的最熱門事件提供方便。BuzzFeed用7種語言在11個國家的30個不同平臺進行內容分發。據統計約有80%的用戶通過這些平臺而非網站來獲取BuzzFeed的資訊,這種內容分發策略使BuzzFeed取得了每月訪問量高達50億的傲人成績。
2.140journos
140journos是土耳其的一個公民新聞項目,創建於2011年。該項目始終貫徹在社交媒體進行內容分發的策略,在15個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出現促其迅速發展壯大。140journos收集、核實併發布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或者直接發給他們的文字、圖片、視頻信息。2012年,加濟公園爆發示威活動,140journos報道了該事件。Önder稱:“我們當時就在現場,通過社交媒體營造出了一種與大家一同關註時事動態的氣氛。”
社交媒體讓140journos更容易到達用戶並獲得認可,加速了內容的傳播。如今,140journos正活躍在15個不同的社交媒體平臺,針對不同的平臺特征其內容發佈策略也不一樣。“Twitter更像一個實時內容發佈平臺,而WhatsApp則是一個聊天的平臺。”140journos團隊通過WhatsApp與數百位內容貢獻者取得聯繫,同時也與用戶進行交流。
3.Rappler
Rappler是菲律賓的一個數字新聞服務機構,誕生於2011年。社交媒體幫助Rappler迅速發展壯大,在其上線不到六個月後,訪問量便高達兩百多萬。Move.PH目前是其公民新聞單元。
Move.PH單元目前擁有四個眾包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名為Agos。這是一個用於洪水、颱風、地震等災難信息反饋的眾包項目。在它上線後不久,颱風“尤蘭達”侵襲菲律賓,菲律賓政府意識到救災需要各方人士參與,通過Agos,人們便能夠得知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Agos通過社交媒體和簡訊分析災害信息,判斷出哪一塊區域是最需要幫助的,並召集能夠提供幫助的人,同時還協助官方核驗災害報告。
Rappler還上線了一個報道貪污腐敗的平臺NotOnMyWatch (或者稱#NOMY)。這項服務可以讓菲律賓人舉報官員貪污、腐敗或辦事效率低下等行為,也可以報道政府服務良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