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理論評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決策理論評價[1]
決策理論評價是採用描述性方法獲取關於政策結果方面可靠而且有效信息的一種評價方式,對於這些結果.各種利益群體明確地認為其有價值。
決策理論評價的方法[2]
決策理論評價常用的技術有頭腦風暴法、辯論分析法、德爾菲法和用戶調查分析。
決策理論評價與偽評價的差別[3]
前者試圖將利益相關者宣稱的潛在的目的和目標錶面化和明確化。這就意味著政策制定者及管理人員正式宣佈的目的和目標僅是其中的一個價值歸宿,因為政策形成和執行過程中擁有利益的各方(如中低級職員、其他機構職員、客戶集團)都參與了衡量執行所依據的目標和目的的制定。
決策理論評價可以剋服偽評價和正式評價中的幾個不足之處:
1.少用和不用績效信息。由評價結果所帶來的許多信息很少或者根本不被用來改善決策。部分是由於評價結果並沒有充分反應計劃和項目形成與執行過程中利益相關者的目的和目標。
2.績效目標模糊。許多公共計劃或項目的目標是模糊不清的。這意味著同樣的總目標——例如。改善健康或鼓勵更好地節約能源——能夠而且確實產生了相互衝突的具體目標。當我們可以把同一目標至少放在六類評價標準(效果,效率,充足性,公平性,靈敏性,適宜性)下考慮時,這種情況更是顯而易見。決策理論評價的目的之一就是減少目標的模糊性,使相互衝突的目標明確化。
3.多個相互衝突的目標。公共政策或計劃的目標如果只以某一方或幾方(如國會、占統治地位的客戶集團或者管理首長)的價值觀念為基礎,則不可能滿意地確立。事實上,在需要評價的多數場合是存在擁有相互衝突目標的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理論評價則試圖對利益相關者加以區分,並且將它們的目的和目標錶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