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性障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做作性障礙(Factitious disorder)
目錄 |
做作性障礙,又稱Münchhausen 綜合徵,也稱做作性精神障礙。其特點是自己人為製造癥狀或疾病,是以德國一男爵 (1720—1797) 名字命名的,該男爵愛說大話,把他自己在打獵、從軍、旅行等生活過程中的很多軼聞,寫成“歷險記”一書,內容真假混雜,離奇誇張,顯得豐富多彩,具有戲劇性。
做作性障礙的患者既不是為了獲得賠償、照顧或擺脫困境,也不是為了詐病,持久而反覆地故意製作成假裝軀體和(或)精神癥狀,甚至不惜自殘自傷以求產生精神癥狀,謀求病人身份。
這類病人主要表現為到處求醫, 千方百計地要求住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可通過說謊、吹牛, 甚至不惜損傷自己軀體等種種手段, 編造出很多假癥狀。但又無明確的目的, 即不是詐病。當住入醫院後稍不如意即又出院, 於是反覆轉輾於各個醫院。又稱住院流浪漢、住院癖或慢性裝病。
病因主要有心理學的幾種觀點:如 K.Abrahm (1935), Spityo (1968) 提到其病理心理機制是在嬰兒期, 父母雙方爭吵或失去母愛, 破壞了戀母情結, 以後病人在潛意識中產生強烈的獲得溫暖和關心的要求,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通過投射機制而編造許多虛假癥狀併到處求醫。還有人認為是對自卑感, 性的壓抑所引起的焦慮的一種防禦機制。病人雖然到處求醫,製造癥狀所帶來種種經濟上的損失和軀體上的痛苦但仍樂此不疲,是由於在潛意識中獲得原發性得益,而賠償性神經症則是繼發性獲益,具有不同的心理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