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性障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
目录 |
做作性障碍,又称Münchhausen 综合征,也称做作性精神障碍。其特点是自己人为制造症状或疾病,是以德国一男爵 (1720—1797) 名字命名的,该男爵爱说大话,把他自己在打猎、从军、旅行等生活过程中的很多轶闻,写成“历险记”一书,内容真假混杂,离奇夸张,显得丰富多彩,具有戏剧性。
做作性障碍的患者既不是为了获得赔偿、照顾或摆脱困境,也不是为了诈病,持久而反复地故意制作成假装躯体和(或)精神症状,甚至不惜自残自伤以求产生精神症状,谋求病人身份。
这类病人主要表现为到处求医, 千方百计地要求住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可通过说谎、吹牛, 甚至不惜损伤自己躯体等种种手段, 编造出很多假症状。但又无明确的目的, 即不是诈病。当住入医院后稍不如意即又出院, 于是反复转辗于各个医院。又称住院流浪汉、住院癖或慢性装病。
病因主要有心理学的几种观点:如 K.Abrahm (1935), Spityo (1968) 提到其病理心理机制是在婴儿期, 父母双方争吵或失去母爱, 破坏了恋母情结, 以后病人在潜意识中产生强烈的获得温暖和关心的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通过投射机制而编造许多虚假症状并到处求医。还有人认为是对自卑感, 性的压抑所引起的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病人虽然到处求医,制造症状所带来种种经济上的损失和躯体上的痛苦但仍乐此不疲,是由于在潜意识中获得原发性得益,而赔偿性神经症则是继发性获益,具有不同的心理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