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產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傳媒產品是指傳媒組織能夠提供給目標使用者以引起其註意,選擇,使用的傳播內容與服務的複合體。它是傳媒組織與社會系統實現價值交換的手段和載體。傳媒企業只有通過這一載體才能將一系列品牌策略所構築的競爭優勢貨幣化,完成品牌資產從“無形”到“有形”的轉換,實現價值增值,同時為企業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保障。
如出版物、電影、專題片、報紙、通訊稿、書刊等。
信息產品的自然屬性:客觀性、普遍性、無限性、傳播性、動態性、依附性、可計量性、共用性、非同步性、時效性、可偽性。
廣告服務在形態上不獨立,必須依賴一定的載體。
亦稱政治屬性或意識形態屬性。屬歷史範疇,隨著國家和政黨的存在而存在,並且為其服務。
社會大眾消費品,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對於每一個受眾都是平等的,一般情況下消費時沒有競爭。
精神生產:腦力勞動,價值不穩定,不對等。
搭配生產:以內容為核心搭配信息與廣告。
軟工具:有硬工具,但語言符號更具軟性。
傾向性:價值觀有傾向性,意識形態。
創新性:一次產品,每一次生產都是創新。
競爭性:爭取吸取更多的註意力。
同質化:朝著受眾興趣方向,必然同質化。
複製成本低,邊際成本小,規模效應明顯。
“沉沒成本”投資成本大;
“血本無歸”,投資風險大。
1、傳媒產品的播出方式
在我國是制播合一,幾乎沒有發行環節,民營節目公司也是自己發行。國外有很發達的發行市場,辛迪加。
2、傳媒產品播出時的市場失靈現象
效率低下問題: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時會失靈。無線網路的無效覆蓋,有線用戶的實際使用時間與費用不相符。政府補貼解決。
外部性問題: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不一致,個人行為對社會的影響與自己所受益或損失不相符。正外部性好,而負外部性(反動、凶殺、色情)損壞社會。通過政府立法規範。
3、信息不對稱。受眾與傳播者對傳媒產品的信息熟悉情況相反,不看不知,看後則無需購買。大品牌媒體一般以信譽來客服信息不對稱問題。
傳播價值:指媒介產品傳播後在社會上形成的良好的傳播效應,主要是精神價值,不以金錢來衡量,通過傳播活動使受眾理解並接受信息,最終體現為社會輿論。
經濟價值:指傳媒產品經過傳播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應,是對生產過程所耗費的成本的價值補償和增值。
價值形式 實現途徑 傳播價值 吸引註意力。 “超級女聲”“想唱就唱”“以唱為本”的理念,“大眾參與,全民娛樂”。 經濟價值 市場直接交換髮行費:電影票房,節目交易費視聽費等 “二次售賣”。先以內容吸引註意力,再轉賣給廣告商:2005年“超級女聲”廣告價格最高每15秒拍賣達1300多萬元。 其他方式,如品牌授權,衍生產品,提供增值服務等:迪斯尼形象授權經營,僅“米老鼠”就為迪斯尼每年賺取10億美元。
提高自身價值:內容充實包裝精美,高投入高製作高回報。
提高媒介素養:提高受眾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辨別能力。依靠教育。
改善傳受關係:尊重瞭解受眾,密切偉受關係,提高傳播效率。
營銷鎖定受眾:營銷鞏固受眾,提高受眾的轉換成本。貴賓、積分、優惠等。
培育市場環境:規範產品內容,培養高素質的傳媒人才,建立有序競爭機制,確立合理價格水平。
現在已有制播分離機制,因此發行的解釋略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