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會德豐收購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案例:會德豐收購戰

  一、股市上的較量

  1985年,香港股市爆發會德豐爭奪戰,交戰雙方是包玉剛與邱德拔。而會德豐董事局主席馬登卻退居局外,坐山觀虎鬥。馬登緣何這般?若不是爆發大戰,諸多內幕至今仍是神秘的霧團。

  會德豐中文名為會德豐洋行,主要業務是航運,於1925年由英籍猶太商人喬治?馬登在上海成立,1949年遷往香港,1959年老馬登的兒子約翰?馬登出任會德豐主席兼總經理後,會德豐大舉擴張,高峰期全公司擁有附屬及聯營公司200多家。

  二、幕後老闆

  會德豐洋行的最大股東實際上是華商張玉良。

  張玉良是香港大家族張祝珊家族的實際掌門人、張祝珊的四子。張家靠西藥起家,發達則靠地產。張氏家族的財富已達巨富一級,但知名度甚小,鮮為外人所知。

  1962年,張家第二代主要成員興建了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註:大廈名是後來定的),1970年將這兩幢大廈售給聯邦地產公司,獲得聯邦地產的77%股權借殼上市後,從1970-1972年,陸續以聯邦地產的股份,以及半山梅道、花園台等物業,換取會德豐的股份,漸漸成為會德豐洋行的最大股東。

  70年代末,張家發生家族財產糾紛,令港人驚奇地發現,原來香港還有一個這麼富有的家族。不過,披露出來的家族財產還只是冰山之一角。

  馬登家族成在航運,敗亦在航運。從二戰到70年代,船東船商,個個賺得金滿缽滿,馬登父子正是借海上餘威,建立起龐大的陸地綜合性集團。70年代末開始的世界性航運低潮,最初由油輪開始,馬登卻認為不會波及散裝貨輪,仍大肆擴大船隊。到1983年底,會德豐船務的船隻總載重量139萬噸,負債高達21.8億港元。另外,尚須付出6.8億港元才能完成已訂造的船。

  張玉良雖不在會德豐掌權,但作為大股東,經營狀況如何,直接關係到他的利益。據說張玉良這一時期常向約翰提建議,約翰置若罔聞。會德豐船務最困難時,約翰代表該公司,向擁有10億港元現金的置業信托(也屬會德豐系)拆借9360萬港元。張玉良行使大股東的權利,聲稱這些現金是眾股東參股投資置業的,對約翰的決定進行抵制。兩人非常不快,芥蒂更深。70年代香港出現信息危機,而部分英商對“九七香港回歸”感到恐懼。馬登家族淡出香港,順理成章。

  無獨有偶,由於家族內訌,張玉良也有心淡出香港。張玉良已去澳洲打探,在那兒購物業作為將來安居發展之用。

  如果不是約翰?馬登率先賣盤,張玉良絕不會這麼快出讓會德豐股份。

  張玉良的股份在讓售給包玉剛之前,包氏一直無收購會德豐之意。

  三、股權易主

  包玉剛對會德豐無覬覦之意,是緣於中國的一句古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財,不可貪。包玉剛與老馬登有著30餘年的交往。50年代初期,包玉剛與朋友合辦貿易公司時,就與喬治有生意上的來往。當時包玉剛欲搞航運,赴倫敦拜訪喬治,遭喬治嘲弄。不打不相識,包氏與喬治後來還成為朋友,並聯手從事航運及其他業務。

  1985年1月17日,恆生指數出現欲破1400點大關的兆頭,以1388.42點收市,成交創6.8億港元的紀錄,股民發熱,股市發狂。然而,21日,李嘉誠低價收購港燈股份,使股市高溫降了一降,出現疲軟狀態,一直未過1380點。

  2月14日,正當投資者和股評家意興闌珊之際,平地一聲春雷,會德豐收購戰爆發了。收購者是過江龍邱德拔。翌日開市,恆指昂首直往上沖。

  邱德拔乃何方神聖,竟敢來香港收購大型英資洋行?

  如不是這次收購戰,至少有九成以上的香港人沒聽說過邱德拔的大名。

  邱德拔原籍福建,早年在馬來亞華僑銀行當書記員。1960年與朋友一道創辦馬來亞銀行。5年後移至新加坡發展,收購該銀行新加坡的資產——以酒店業為主的5家上市公司。邱氏的財富僅次於黃廷芳家族。兩人皆是名聲顯赫的南洋大富豪。80年代初,黃廷芳家族進軍香港,在港旗艦信和集團還濟身香港十大地產上市公司。邱德拔心癢難熬,急欲為充裕的資金尋找出路,故來港買殼上市。

  年逾七旬的邱德拔絕不會魯莽行事,他是有備而戰,透過中介人與約翰?馬登談妥,購得馬登家族擁有的14%會德豐股份。

  很長時期內,會德豐股票一直處於大市活躍我巋然的狀態,屬那種“冬眠股”。2月初,會德豐股價一直位於4.1港元的水平。2月8日,會德豐股價如蟄醒的長蛇,蠢動至4.5港元,市場盛傳李購得港燈後會一鼓作氣吞併會德豐。12月升至4.9港元,14日上午更升至5.4港元。市場傳說的會德豐收購戰一觸即發。股權易主是真,但都沒往過江龍頭上猜。

  2月14日下午,會德豐股票停牌,馬上傳出收購的確鑿消息。收購者是FALWYN公司,由邱德拔於前幾天才在港註冊。羅富齊父子(香港)公司為其財務顧問,它代表FALWYN提出有條件全面收購建議,FALWYN公司將以每股現金6港元收購會德豐A股,每股0.6港元現金收購B股,收購共涉資金19億港元。建議書還聲稱,FALWYN公司已從馬登家族購人6.7%A股約2.l億股,及22.7%B股約0.54億股,兩項合占會德豐13.5%投票權。

  會德豐第一股東張玉良見到收購建議書才如夢方醒。股份公司最起碼的原則是,重大股權變更,須徵得大股東同意,更不用說須讓全體董事知道了。小馬登私下與邱氏秘密交易,太不把多年的合作伙伴當人了,張玉良氣不打一處出。更何況,邱德拔人主會德豐,很可能會令原有股東的利益受損。

  張玉良發誓挫敗馬氏與邱氏的企圖,情急之下,去搬援兵。傳說先找過李嘉誠,但最後是由包大人出面迎戰。張玉良轉讓股票之前,對包氏有一個要求,就是如要加入收購,就要完全控制住會德豐,不要讓對方有任何反收購的空隙。包氏說絕對沒問題,內幕商談,即告搞掂(弄妥)。

  包玉剛如此果斷,是因為會德豐已不再是故友老馬登的家業。

  登陸船王的介入,把收購戰推向高潮。會德豐的原有兩大股東張氏馬氏,則坐山觀虎鬥,不過他們都把籌碼壓在各自的鬥土上。

  四、龍爭虎鬥

  15日周五復牌,會德豐股票立即被抬高,升至6.4港元,超出建議收購價。這證明有第三者入市橫掃。此時,大股東張玉良的真相已大白天下,市場之揣測多集中於張玉良身上,以為是他反收購。

  16日周六股市休市,包氏家族的財務顧問獲多利,代表九龍倉提出有條件全面的收購會德豐建議:A股每股6.6港元,B股每股0.66元,均比邱氏FALWYN的收購價高出一成,準備動用22.3億港元現金用於收購,並聲稱已直接間接擁有相當於34%的會德豐股權。這批股權,顯然來自張玉良。

  股市休市,股民卻已沸騰起來,爭睹坐山虎與過江龍大戰,自己亦欲借兩強相爭猛撈一把。邱德拔挾巨資進港,自然做好反收購的準備。18日周一開市,就出現6.8港元的暗盤,有人估計是邱氏暗中吸納。會德豐停牌一天,但會德豐旗下的7家子公司卻毋須停牌。會德豐系的置業信托和聯合企業兩隻股票均被炒高,因為它們持有會德豐股份。可見,當年條例及條例實施監管疏漏頗多。

  2月19日,鼠年最後一天,羅富齊代表FALWYN將收購價提高到A股7港元、B股0.7港元,整個收購將涉及資金24.3億港元。

  收購再掀高潮,接下來就是春節休市5天。

  相信包玉剛和邱德拔都沒過成安穩年,他們運籌帷幄,牛年開市再戰。

  25日大年初六開幣,包玉剛果出新招,宣佈以11港元的價格收購聯合企業,溢價26%,擬動用資金3.22億港元。聯合企業的相當資產是船隻,包氏看中的則是它擁有6.8%的會德豐的股權。其時,邱德拔正在同聯合企業洽談收購,包氏此舉等於釜底抽薪。這一天,會德豐股價A股最高升至7.5港元、B股0.75港元,再次出現市價高出收購價的局面,實為股市收購戰之罕見。

  翌日,獲多利代表九龍倉再一次提高收購價,A股7.4港元、B股0.74港元,將動用25億港元現金,打破歷次收購紀錄。股市如發生12級地震。

  市場等待邱德拔再提高收購價比並,邱氏卻沒有迴音。記者打電話至羅富齊刺探,不得要領。看來邱氏FALWYN不會再出高價,會德豐股東陸續前往九龍倉指定的經紀行售出股票。

  1985年3月15日,獲多利發表通告,九龍倉已按有50%以上的會德豐股權,收購獲得成功。同日,羅富齊亦發表聲明,表示接受股權,售予九龍倉後可獲利1.1億港元,邱德拔得利回府,一心在南洋發展。

  同日下午,會德豐董事局召開會議,選舉包玉剛為主席兼總經理,原主席約翰?馬登留任董事並被選為名譽主席。

  包玉剛家族控得會德豐,從80年代後期起,全繫結構大調整,會德豐遂告支解消失。據1991年8月16日聯交所資料,包氏家族持65%隆豐國際,隆豐國際持40%九龍倉,九龍倉持34%置業信托、56%海港企業、50%聯合企業、56%連卡佛,置業信托持52%聯邦地產,聯合企業持5%海底隧道。全系總市值432.4億港元。

  1993年9月,隆豐國際宣佈將易名會德豐有限公司,會德豐將控制全系的7家上市公司,成為全系之旗艦。市場人士認為,此舉將有助於改善隆豐之形象。會德豐乃香港赫赫有名的大型綜合集團,塵封多年,終見天日。

  包玉剛的收購,是猛者的收購,顯示出典型的海派作風。他一擲億金,以實力與對手過招,更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對方。包氏收購的代價極昂,是“負創取勝”。有人說包氏勇氣過人,韜略不足,看來不無道理。倒不是包氏不擅用計,而是他的性格和時勢所然。他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對手周旋,尤其是九龍倉一役,他不儘快買盤登陸,弄不好就會陷入世界性船災之中。

  包玉剛收購會德豐,可謂是四會合併前大型收購戰的絕響。1986年,以四會合併的聯合交易所的開業,是香港股市劃時代的大事。

案例評點

  企業併購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收購股票,獲得被收購企業一定比例的股票後,就等於實際控制該企業。本案例主要是包玉剛和邱德拔為併購會德豐而進行的一場龍爭虎鬥。包玉剛所採取的策略應稱為大手筆,其氣勢如虹,完全憑藉自己的實力與對方一決高下。而邱德拔則自知實力不如人,乾脆悄身隱退,其結果也不會令其尷尬。

  反觀包玉剛的所作所為,他其實為形勢所迫,頗有破釜沉舟的味道。事實上若包玉剛遇到真正對手也勢在必得的話,那麼包玉剛在這場收購大戰中的結果可能不會太好,至少也要傷些元氣。因此在企業收購中,競爭者也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而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代凱軍編著.《管理案例博士評點》[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德豐收購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