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優於平均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优于常人效应)

優於平均效應(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above - average effect)、高於平均效應 、超過平均效應

目錄

什麼是優於平均效應

  優於平均效應是指通常說來,人們持有誇大自己品質的觀點,即認為自己 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積極品質和更少的消極品質,這就是優於平均效應,它可能是自我提升動機最強有力的證明。[1]

  假設你隨機選取一群人問他們:“與其他大部分人相比較,你有多聰明?”按照常理,結果應該是有一半的人說他們比其他人聰明,另一半人說他們不如其他人聰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大多數人都會說自己比別人更聰明。這就是優於平均效應的體現。

  “優於平均效應”,即人們認為自己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積極品質和更少的消極品質。由於受到集體主義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優於平均效應的表現可能會有別於西方人,而這些差異或許突出地體現在人們對親密他人的評定之中。

優於平均效應的相關調查

  在美國一份針對80餘萬名學生的調研中,95%以上的人在評做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時都認自稿於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在與一般同僚相比時, 都會覺得自己更聰明,更好看,更有道德,甚至會活得更久( Taylor & Brown, 1988; Sedikides &Gregg, 2003 )。但“優於平均”往往是一種錯覺。畢竟理論上,僅有49%的人是處於平均之上的。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當被要求評價自己時,我們也常用“中等偏上”這樣的辭彙。

  給被試呈現一組同類項目,項目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這組項目在指定維度上的水平都普遍高於該類平均水平。之後從這組項目中隨機抽出一個項目(目標) ,要求被試進行成員與組群的比較,結果發現被試傾向於認為目標水平更高。低於平均效應是指呈現給被試的這組項目在指定維度上的水平都低於該類平均水平,結果被試傾向於認為隨機選出的目標水平更低。[2]

優於平均效應的原因

  優於平均效應表明人類容易高估自己,那麼為什麼會有高估傾向,這是因為只要我們感覺優於他人,自我的感覺就會良好,而當我們不如別人時,內心就會感覺很痛苦,會有一種挫敗感,讓我們內心充滿自卑感。相反,如果我們比別人強,則會有一種自我優越感,極大地提升我們的自尊。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高估自己,能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進化策略上的收益,增加我們生存資源與繁衍機會。可以說,追求優越感,可能是人類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們追求優越感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現實的方式,比如取得社會成就、較多的財富、高的社會地位,以及健康的體魄、漂亮的外表、一項卓越的技能、某種優秀的性格品質等;另一種是基於想象的方式,主要是靠自我幻想、錯誤的認知,以及通過心理防禦機制所而產生自我優越感,這多半是我們的錯覺。

  第一種方式,即基於現實的優越感,更有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也有利於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

  第二種方式,基於想象的優越感,在生活中,其行為會表現出極度自戀、固執、偏見、歧視等特點,不僅坑人,更是害己。

參考文獻

  1. 劉肖岑, 王立花, 朱新筱. 自我提升的含義與研究[J]. 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 51(003):145-148.
  2. 夏晨, 張慶林.不充裕加工時間對高於平均效應和低於平均效應的影響[J]. 心理科學, 2011, 034(002):301-3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優於平均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