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人力資本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人力資本說(Human Capital Theory)

目錄

人力資本說概述

  人力資本說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拉維斯(Irving Kravis)、凱南(Peter Kenen)、基辛(Kessing)等人。他們認為,一個國家或某一個人為其未來的長遠發展所進行的投資,並不僅僅局限於表現為企業、廠房、機器、設備、技術發明等物質形態,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在教育、訓練、醫療、保健、衛生、社區服務等各種人力資源開發(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上的投入。前者為物質形態的實物資本(Physical Capital),後者可以概括為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人力資本投資也要取得相應的投入回報。因此,對勞動要素的基本構成單元每一個從業人員說來,他所得到的工資收入就並非完全是就其眼下的勞動付出支付的報酬,其中必有一個部分,是就其過往進行的人力資本投資給予的相應回報。如果在一國的出口商品生產中使用的人力資本要素大於該國進口商品中包含的人力資本要素,該國實際上是在出口人力資本密集型商品(Human Capital Intensive Goods)。倘若如里昂惕夫那樣,對人力資本要素完全忽略不計,就極有可能出現里昂惕夫之“謎”表現出來的“反常”現象[1]。

  綜合起來看,美國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地高於其他國家,美國的平均工資也高出其他國家。這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同其他國家相比,在人力資源投資及其回報上的相對差異,進而也證明瞭美國是一個人力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美國出口商品中理所當然地包含著相對密集程度較高的人力資本要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將美國出口商品中勞動要素的密集程度相對較高,籠而統之地理解為美國是在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不符合現實情況,顯然是不正確的。

  當然,要相對準確地測算人力資本投資的數量的確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較為粗略的方法是直接將從事較為複雜勞動的“白領員工”的平均收入同從事較為簡單的勞動的“藍領員工”的平均收入的差額作為人力資本投入的參考指標;較為精細的方法是將實際發生的教育費用、職業培訓費用、醫療保健費用、社區服務費用等等加以彙總,測算出人力資本投資的約數。無論採取何種測算方法,人力資本在美國的對外貿易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決定美國發揮比較優勢,進而決定美國對外貿易結構和商品流向的重要因素。

  基辛(Donald Keesing,1966)將勞動分為8類,第一類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的人力資本最高,第二類是技術人員,人力資本其次,最後異類為沒有技術的工人。基辛用美國1962年的貿易數據分析,把勞動分成八類後,兩要素模型變為了多要素模型。基辛通過檢驗美國進出口商品發現,在美國的出口產品中,第一類勞動的含量比例最高,在美國的進口產品中地一類的勞動含量比例最低。因此,美國可能是一個技術勞動稟賦豐裕的國家。通過美國和13個其他國家相比,美國出口的是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列昂惕夫認為悖論可能是把勞動看成是同質引起的,不同質量的勞動在生產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簡單的按人/年或單位勞動小時計算,會引起誤差。如果將美國工人人數乘以3,美國的貿易模式就符合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的推測。加入人力資本後,列昂惕夫悖論可以得到解釋。[2]

  波斯特納(Harry Postner)採用美加兩國的統計資料,研究了美——加雙邊貿易中兩國的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相對差異,為人力資本說提供了較有說服力的佐證。見下表(1970年加拿大對外貿易中的勞動要素):

全部對外貿易對美雙邊貿易
進口(M)/出口(X)進口(M)/出口(X)
接受過初等教育
接受過中等教育
接受過高等教育
合計
0.91
1.07
1.14
1.02
1.06
1.17
1.14
1.12

  資料來源:根據波斯特納:“加拿大國際貿易中的要素構成”有關資料編製。

  波斯特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整個加拿大的對外貿易中,進口商品中包含著相對較多的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熟練勞動要素,出口商品中包含著相對較多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簡單勞動要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是一個人力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考察加拿大同美國的雙邊貿易,就能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國主要是在向加拿大出口熟練勞動相對密集的商品,從加拿大進口簡單勞動相對密集的商品。但如果不是參照受教育程度註意到形成熟練勞動要素過程中大量人力資本要素的投入,看起來加拿大就是在從美國進口勞動要素相對密集的商品,向美國出口的商品中勞動要素的相對密集程度反而較低。於是就出現了里昂惕夫之“謎”那樣的“假象”。其實,作為一個“人力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A country relatively abundant in human capital),美國是在向加拿大出口“人力資本要素密集型商品”,美國的對外貿易符合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原理,不存在里昂惕夫之“謎”。

  但是這種解釋的困難在於,難以具體衡量人力資本的真正價值,因此,並非人人都同意。但凱南將里昂惕夫和基辛的觀點進行深化,對熟練勞動說起到了一定的補充解釋的作用。

參考文獻

  • [1]克拉為斯.決定貿易商品結構的可能性因素及其影響.《政治經濟學雜誌》 第64捲,1965年4月;凱南.自然、資本和貿易.《政治經濟學雜誌》 第73捲,1965年10月
  • [2](英)I·B·克拉維斯.貿易作為增長的輔助因素:19世紀與20世紀的相似之處[J].(英國)經濟學雜誌,197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Dan,Vulture,Cabbage,鲈鱼,东风,Yixi,林巧玲,y桑,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力資本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