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產業級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產業級差

  產業級差是指國家或地區之間在產業發展階段上的差異。

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的關係[1]

  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日本學者小島清提出的邊際產業轉移論來說明。邊際產業轉移論的主要思想是:“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本國(投資國)已經處於或即將陷於比較劣勢的產業(即邊際產業,這也是對方國傢具有顯性或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依次進行。”邊際產業的概念可以擴大,更一般地稱之為邊際性生產,包括邊際性產業、邊際性企業和邊際性部門。按照這一思想,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工業的投資是按照比較成本及其變動依次進行,並從技術差距小、容易轉移的技術開始,按次序地進行轉移。

  1.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之間的關係

  從邊際產業轉移論中可以看出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之間的關係:

  (1)產業級差的存在是邊際產業轉移的必要條件。邊際產業轉移論中隱含的一個假設是投資國和接受國之間存在產業級差,正是因為產業級差的存在才使得不同國家的產業結構落入不同的區間;而比較優勢的相對變動導致了邊際產業的出現並由產業發展水平處於高級階段的國家向低級階段的國家轉移。

  (2)產業級差的大小決定了產業跨國轉移的流向。由於邊際產業轉移總是從技術差距小、容易轉移的產業依次進行,如果投資國和接受國之間的產業級差過大,那麼邊際產業轉移就會存在困難。只有投資國與接受國的產業級差在一定範圍內,邊際產業轉移才容易進行。因此,邊際產業轉移總是流向承接能力強的國家或地區。

  2.產業級差與亞洲的雁行模式

  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之間的關係最好的例證就是亞洲的雁行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日本學者引用赤鬆要的“雁行產業發展形態論”,將戰後東亞地區國際分工體系和經濟發展過程比喻為一種“雁行形態”或“雁行模式”。東亞傳統“雁行模式”的基本內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率先實現工業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潛在比較劣勢的產業轉移到“亞洲四小龍”,後者又將其成熟的產業依次轉移到東盟諸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也開始參與東亞國際分工體系,這樣就形成了一幅以日本為“領頭雁”的東亞經濟發展的雁行圖景,在他們之間形成了技術密集與高附加值產業——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階梯式產業分工體系。

  圖(a)反映了一國比較優勢的變化情況,資本和技術的積累導致一國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變化,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由最初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再到技術密集的高附加值產業轉變,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淪為邊際產業。如圖(b)所示,領先的國家將邊際產業對外轉移,轉移的方向是根據產業級差依次進行。在亞洲產業轉移的方向是日本——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NIES)——原東盟六國——中國——越南和印度。

  3.產業級差與產業跨國轉移的實現

  從邊際產業轉移的特征和亞洲雁行模式來看,產業跨國轉移的實現需要具備兩個前提條件:首先,移出國的生產函數先進於移入國的生產函數,否則產業轉移就變得毫無意義。假設A國為移出國,B國為移入國,且只有X、Y兩種產業(商品)進行投資或貿易,其產業狀況如下:在A國,Xa產業(商品)具有比較優勢,Ya產業(商品)具有比較劣勢;在B國,Ya產業(商品)具有比較優勢,Xb產業(商品)具有比較劣勢。由於要素積累或經濟增長,改變了A國的比較優勢的形態,進而形成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即以前具有比較優勢的Xa變為具有比較劣勢,成為了“邊際產業”。反之Ya從具有比較劣勢變為具有比較優勢,使得生產Xa產業的利潤率低於Ya產業。同時,隨著技術提升和資本積累,B國生產Xa產品的能力不斷上升,逐漸具備了生產Xa的比較優勢,這樣,A國X產業的各個企業有的轉向Y產業,有的則轉向B國進行生產,從而使A國的產業得到結構性調整。

  Image:亚洲雁行模式.jpg

  其次,移人國與移出國在邊際產業上的生產函數差距不能過大,否則由於缺乏承接能力產業轉移難以發生。如果A國的生產函數先進於B國,而且XaXb之間的技術差距較小,那麼B國比較容易承接A國的邊際產業。接受A國的邊際產業能使B國Xb產業的勞動生產率有較大提高。這樣,Xa在B國就具有比較優勢,從而由A國向B國轉移。同理,如果存在A、B、C……N國,且有X、Y兩種產業(商品),且生產函數依次遞減,然後依次從各國的“邊際產業”(商品)進行轉移,就將形成以A國為起點的產業遞次轉移鏈,從而實現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和產業之間的動態轉移。

  Image:产业级差较小时的产业转移区间.jpg

  上圖表示的是移出國或地區與移入國或地區之間的產業級差較小的情況下產業轉移可能性的情況。橫軸表示產業由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排序,縱軸表示比較優勢。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移出國或地區處於較高的產業發展階段,在高附加值產業上的比較優勢較強,移入國或地區處於較低的產業發展階段,在低附加值產業上的比較優勢較強。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產業級差較小,因此兩條曲線重合的部分較大,即圖中的AB區間。在AB區問範圍內的產業就是移出國或地區喪失或即將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同時是移入國或地區擁有或即將擁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AB區間就是產業轉移區間,其長度表示產業在兩個國家或地區轉移的可能性的大小。

  下圖表示的是移出國或地區與移入國或地區之間的產業級差較大的情況下產業轉移可能性的情況。圖形的結構和上圖相同,對比上圖和下圖從中可以看到在產業級差較大的情況下,AB區間的長度小於產業級差較小的情況,表明產業在兩個國家和地區之間轉移的可能性較小。

  Image:产业级差较大时的产业转移区间.jpg

  綜上所述,邊際產業的轉移對移入國或地區來說必須是具有潛在優勢的產業(或稱幼稚產業),對移出國或地區來說是已經喪失或者即將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因此,只有在移人國或地區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與移出國或地區喪失或者即將喪失比較優勢的產業重合度比較高的時候,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產業轉移的可能性才較大,否則,產業轉移的可能性將會受到限制。換句話說,當移出國或地區與移人國或地區之間的產業級差較小時,產業轉移的可能性較大。

參考文獻

  1. 楊先明,張建民,黃寧.中國西部外資問題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Gaoshan2013,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級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