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交際語言教學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目錄

什麼是交際語言教學法

  交際語言教學法是指語言教學的課程內容中以語言學習者所需之溝通需求能力為主,語言功用包括了規範性、互動性、想像性以及再現性等多種用途。

交際語言教學法的來源

  正當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SLT) 在英國的語言教學界盛行之時,美國已於1960年代末期開始檢討Audiolingual Method (ALM) 的理論基礎。此舉讓英國的語言學家們重新對SLT的教學理論產生質疑。他們開始註意到語言教學的重點應該擺在“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bility);用來呼應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所提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非語言結構的熟練度(mastery of structures)。美國語言學家們也表示,語言的獨特性與多變性不是用幾個結構性的理論就能籠統概括的。正巧,歐陸的語言學家所提出的觀點也與英美兩國對語言教學理論所產生的反思潮互相輝映:語言教學的課程內容應該以語言學習者所需之溝通需求與能力為主。於是,在英、美、歐陸三方的教學理論的激蕩下,誕生了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交際語言教學法認為,語言包含了〝交際能力〞和語言所處的〝文化社會意涵〞,其功用則包括了功能性(functional; 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規範性(regulatory;指用言語限制他人行動)、互動性(interactional; 指用言語和他人互動)、想像性(imaginative;指用言語創造出想像世界)以及再現性(representative;指用言語溝通、呈現訊息)等多種用途。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提出來的其中。海姆斯的〝交際能力〞可以概括為一個人對語言知識和能力的運用,主要包括4個方面:

  (1)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也就是語言符號本身的知識(包括辭彙,構詞規則,語音,句法等方面),主要涉及正確理解和和表達話語(utterance)的字面意義的知識,也就是句平面上遣詞造句的能力。

  (2)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指在不同的社會語言環境中適當理解和表達話語的能力。語境因素包括話題(topic),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status of participants)和交際目的(purposes of interaction)。話語應該在語義和形式兩方面都是適當的。

  (3)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把語法形式和意義融合在一起,用口頭或書面形式連貫地表達不同種類語篇的能力。語篇的完整統一通過語言形式的銜接(cohesion)和語義的連貫(coherence)來實現。語篇能力也就是超句平面上組織語段的能力。

  (4)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為了加強交際效果或彌補由於缺乏交際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際中斷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言語(verbal)和非語言(nonverbal)兩方面。換句話說,策略能力就是在交際過程中的應變能力。

交際語言教學法的學習原則

  ⑴ 溝通原則---實際的溝通情境會增強學習效果;

  ⑵ 任務原則---籍由語言溝通來完成任務的學習型

  ⑶ 意義原則---教學內容對學習者能產生意義則較能增強學習效果。

  交際語言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並不是一種單一的,固定的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內容是“用語言去學”(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學會用語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單純的“學語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學習關於語言的知識”(learning about language)。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獲得足夠的交際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在多數情況下處於某種“交流”,“交往”,“交際”的場景中,通過聽,說,讀,寫等具體的行為去獲得外語知識和交際能力。

交際語言教學法的教法

  (1)教學目標:CLT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能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完成評論、溝通等任務為主。

  (2)課程安排:CLT的課程內容是以能達成功能的任務為主,例如:旅游、商務、描述物景、表達意見、說明時間、頻率、長短等。

  (3)教學活動與學習型態:只要是能藉由語言溝通來完成某項任務工作的活動,都可能出現在CLT的教學中。這些活動另可區分為功能性和社會互動性兩大類。功能性的活動包括看圖作比較、訊息互補(information gap)、自由選擇(free choice)、看圖重組、找出圖中遺漏的部分、合力完成一幅圖、按照指示做動作等:社會互動性的活動則例如會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即興表演、辯論、虛擬情境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交際語言教學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