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兩稅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兩稅法

  兩稅法是唐德宗時代宰相楊炎所創之稅法。由征收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征收金錢為主,一年兩次徵稅,是為兩稅法。因為武周末年均田制頹萎,唐初的租庸調法早已不適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

兩稅法的實施辦法

  兩稅法其主要分四點:

  • “戶無土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不分主戶(本貫戶)、客戶(外來戶),一律編入現居住州縣戶籍,就地納稅。可以避免一些官僚、富人為逃避租庸調,而到其他州縣置產。
  • 取消租庸調及雜稅。
  • 夏秋交稅:夏稅不得過六月,秋稅不得過十一月。
  • 按戶等納錢,按田畝納粟米。

兩稅法的影響

  兩稅法一齣現,統一了唐代中季以來紊亂的稅制,一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人民的負擔。實行兩稅法這一年,財政收入就增加到“一千三百五萬六千七十貫,鹽利不在此限”。《新唐書·楊炎傳》稱贊兩稅法說:“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吏不誡而姦無所取,輕重之權始歸朝廷矣。”

  兩稅法以個人之土地和財產為本,改變了唐一貫以丁為單位的做法。

  兩稅法初行時,貨重錢輕,因此以綾絹折錢納稅,併成為定額。但是後來物價降低,錢的定額卻沒有改變,農民負擔遂又加重。

  也有學者認為,兩稅法征收時以實物居多,緡錢只是實施折算而來,南韓磐《隋唐五代史綱》認為:“兩稅法是以實物為主的。”王仲犖《唐代兩稅法研究》主張:“兩稅中的戶稅錢,固然定稅之數,皆計緡錢,而實際上納稅之時,多配綾絹。貨幣在這裡,只作為計算的標準,而農戶實際繳納的大部分則是絹布,小部分是錢貫。”

  兩稅法規定:“此外斂者,以枉法論。”但是建中三年淮南節度使陳少游請求朝廷在本道每貫加稅200,朝廷准許,並命各道照此加徵。貞元八年(793年)劍南四川觀察使韋皋奏請加稅什二以增給官吏。此外,安史之亂後,朝廷又增加了鹽稅茶稅等許多苛捐雜稅,增加了人民的負擔。

  此外,土地兼併也更加盛行,出現了“勢力侵奪”和“降人為客”,“百姓土田為有力者所並,三分逾一”,農民多破產而淪為佃戶。陸贄等便強烈反對兩稅法,主張恢復租庸調。陸贄說,當時“往者納絹一匹,當錢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納絹一匹,當錢一千五六百文;往輸其一者,今過於二矣,雖官非增賦,而私已倍輸”,又說“貧者無容足之居,依托強豪,以為私屬,貸其種食,賃其田廬,終年服勞,無日休息,罄輸所假,常患不充。”。因此,兩稅法的弊病導致了唐代宗以後小規模的叛亂不斷發生。

  兩稅法的實施還直接影響到宋朝開國以來的國策,宋代盛行契約租佃制,北宋蘇洵稱“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驅役,視以奴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林巧玲,Vulture,Dan,Mis铭,LuyinT,苏青荇.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兩稅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1.14.192.* 在 2021年2月16日 00:44 發表

(๑•̀ㅂ•́)و✧

回複評論
171.43.167.* 在 2021年3月23日 14:39 發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