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預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業績預告是指上市公司在會計報告公告日之前,對報告日業績進行提前預告。業績預告實質上就是上市公司對下年度或者下一季度的盈利情況的預測報告。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在會計報告正式公佈時公司股票價格出現大幅波動,以提前釋放業績風險,保障中小投資者等信息弱勢群體的利益。
業績預告的主體是上市公司,實際操控者是管理層,管理層的特征和意圖對業績預告的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現代公司制企業中,股東擁有上市公司的所有權,管理層擁有上市公司的經營權,股東與管理層之間是一種委托代理關係。理論上,管理層應當在股東的授權範圍內為股東的利益最大化行使職權。但實踐中,管理層都有自利的一面,他們也想要追求可能有悖於股東利益的自利目標。同時,由於管理層具有職位優勢,他們擁有比股東更多的公司信息,這就為管理層的自利行為創造了條件。
我國證監會制定年度業績預告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早為投資人提供有益於投資決策的業績信息,解決投資人與公司內部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由於中國公司會計年度結束時間相同,業績預告制度也希望減低年度報告集中發佈時的股價大幅波動。從1998年底開始,證監會首次要求虧損的上市公司及時披露業績信息,經過幾年的演變,在2002年規定了現行的年度會計業績預告制度的雛形。根據《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3號內容與格式特別規定》的有關規定,從2002年起,證券交易所要求若預測全年經營成果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相比發生大幅度變動,即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同指標相比上升或下降50%或50%以上,應在第三季度報告中的“經營情況闡述與分析”欄目中予以警示,而第三季度報告的披露必須在10月31日前完成。
在P.M.Healy和K.G.Palepu的《關於業績預告的經典文獻研究:信息不對稱,公司披露以及資本市場》一文中,他們提出了管理層披露業績預告信息可以源於以下六種動機:資本市場交易假說、公司控制權競爭假說、股票報酬假說、訴訟成本假說、經理層才能信號假說、獨占成本假說。其中,
1、資本市場交易假說中,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了向外發行股票或舉債的成本,想在資本市場中進行募資髮型債券或進行其他公司收購的公司管理者,有動機去自願披露以減少信息不對稱,以此來降低公司外部籌資的成本。
2、公司控制權競爭假說中,董事會和投資者都認為管理層應該為股市表現負責。公司股價低,股市表現差會給管理者帶來失業風險。因此,管理者通過自願披露來減少公司價值被低估的可能性,並對盈餘表現不高給出解釋。這樣就減少了被更換的可能性。
3、股票報酬假說是指公司通過一系列股票報酬計劃來直接對管理者進行獎勵,因此管理者有動機自願披露,這樣他們可以透露一些被內部交易約束的私有信息,並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動性,出售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管理者還可以通過自願披露來降低雇佣新雇員時和股票報酬相關的合同成本。
4、訴訟成本假說中,管理者傾向於提前披露差的業績信息,這樣就可以降低訴訟風險。
5、經理層才能信號假說是基於Trueman(1986)的理論,他認為有才能的管理者有動機自願披露,以此來顯示他有能力去預測公司經濟環境的變化並對變化做出反應。經理人能力越高,則他預測變化的能力越高,公司價值也就越高。
6、獨占成本假說是指有些學者認為公司不願意披露信息,因為怕披露會損害他們在產品市場的競爭地位,即使不披露會花費更高的籌資成本。
1、業績預告信息的市場反應
早期的研究發現,管理層業績預告由於影響股價有信息含量。在證實管理層業績預告有價值相關性後,隨後的研究轉為研究業績預告信息的特征是否影響預告的信息含量或股價。當公司建立了預告聲譽時,股價對好消息預告的反應更靈敏。股票市場反應的方式也依賴於伴隨管理層預告附加信息的類型。與和收益公告同時公佈的預告相比,單獨預告更具有信息含量。
2、業績預告信息與資本成本
經濟理論預不自願性披露尤其是披露承諾能減少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的減少反過來會導致低的資本成本。
3、業績預告信息與盈餘管理
管理層不能直接影響他們的股價或資本成本對業績預告作出的反應,然而能影響他們最終報告的消息。這種對隨後收益數字的控制恰好導致許多人關心提供業績預告的管理層為滿足他們的預告目標而稍後從事盈餘管理或潛在地操縱盈利項目。
4、業績預告信息與分析師行為
分析師根據公司的業績預告去修正他們的預測。因為公司提供更多的業績預告,覆蓋一個公司的分析師的數量變得更多。
5、業績預告信息與投資者行為
經濟模型預不公司擴大包括管理層業績預告的披露將與公司股票的增長投資有關。H業績預告的持續增長導致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增加。然而,不是所有的機構投資者持股都與公司披露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