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一村一品是指根據一定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特點,以市場為導向,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使其逐步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是使優勢不明顯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導產業,使擁有主導產業的村將產業規模做得更大、產業鏈條拉得更長、發展得更具特色。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村經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所謂“一村一品”運動,就是一個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發展農村經濟的活動。“一村一品”運動起源於日本大分縣,與我國目前推行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村一品”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最能體現當地優勢,二是最能占領消費市場,三是能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四是靠質量打響產品的知名度。“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首彥倡導實施的,是日本農業產業化的成功模式。
“一村一品”運動是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首彥倡導實施的,是日本農業產業化的成功模式。
平松首彥1979就任大分縣執事後,確立了“為實現每位縣民都能實際感到的CNS(國民富裕程度)型社會”和“建立讓世界知曉的大分縣”的奮鬥目標。平松先生上任伊始,就到縣內各地視察。所到之處儘是“我們村裡沒有資源”、“我們沒有學校”、“道路條件太差”等嘆息聲。憑著對事業特有的執著和戰略家的膽識,平松首彥展開了開創性的改革和探索。他認為,無論怎樣抱怨都擺脫不了貧困,於是提出將一個村子、或一個地區值得驕傲的東西,如已有的土特產品、旅游資源,哪怕是一首民謠,無論什麼都行,開發成在全國以至全世界都能叫得響的產品,這就是著名的“一村一品”運動的開端。他首先以政府的名義在全縣(相當於我國的省)開展“一村一品”運動,利用電視、廣播及會議等機會宣傳“一村一品”,制定優惠政策扶持“一村一品”,採取積極措施推廣“一村一品”。大分縣的“一村一品”發展思路自1979年實施,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使該縣經濟很快躍居日本前列。
日本“一村一品”運動之所以能取得顯著的成效,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強有力支持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政府長期執行護農、扶農、惠農政策,為“一村一品”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開發環境。日本政府對農業的扶持,使日本在資源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收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縮小了城鄉差距,促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使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有機統一,形成了人與自然良性互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局面。
“一村一品”的實質是搞活地區經濟的一種手段,是一個地方的象徵,它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代表著這個地方在某一個地區乃至全國和全世界市場上享有的聲譽,同時還反映著這個地方的精神風貌。大分縣開展“一村一品”運動以來,全縣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不但使本縣成為一個生活安定、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國際化城市,也在日本國內和世界各地引起了廣泛關註。先後有許多國家派出考察團前往考察、學習。“一村一品”運動已成為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脫貧致富的楷模,已成為經濟發達國家振興地方經濟的新途徑。
“一村一品”理念和模式,隨著實踐的發展與創新內涵的不斷豐富,“一村”已不僅指不同國家與地區相對落後的村落,也適用於不同國家與地區的城鎮,包括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一品”已不再局限於指農副產品,也包括手工業產品,以及文化產品和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