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關心對自己有利的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我從來沒見過那些假裝為公眾利益經商的人做出多少好事。———亞當·斯密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提出:人生的目的在於擺脫痛苦和尋求快樂,求樂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利益。所以,商人應以“利”字為衡量一切活動的總原則。
企業咨詢顧問和培訓專家商振一針見血地指出:講信任,講價值,講尊重,講合作,其實都離不開利益兩個字,人只關心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就是有價值或者是有利益的事情。
關心對自己有利的事,不是提倡惟利是圖,而是認為先把自己的事做好,才能回饋社會;先做企業家,才有資格成為慈善家。
有人這樣總結:“溫州的一切只需一個解釋:實用或者叫功利。”“既無功利,則道義乃無用之虛語耳”是溫州思想的精髓。與全國許多地方相比,溫州人是個講實際、重功利的群體。他們天生有一種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的朴素的自然哲學意識。
《可怕的溫州人》的作者金輝這樣形容溫州人: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東北人會問它有沒有戶口;北京人會問它與人類有沒有血緣;上海人會搞外星人展覽,賣門票;廣東人會問它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溫州人則會立即請它吃飯,打聽火星上有沒有生意做,請它幫忙介紹……溫州人言行舉止的目標簡單直接、清晰明確:一切為了賺錢。
溫州人做事情從功利出發,而且毫不掩飾。有一次,曾先生在擠火車時跟一位長者發生口角,上車後他發現長者很健談並且似乎很有身份,於是他就主動與長者搭話,主動道歉,並表達了傾慕之情,然後還邀請長者共進午餐,最後,長者感動,相互留下了聯繫地址和電話。有人問:“你怎麼能想到請他吃飯,他剛剛用歧視性語言傷害過你。”曾先生笑笑回答:“我也有不對的地方。當時我在X市沒有熟人,多個朋友多條路。事實證明,如果開始他不幫我,我的生意不會做得這麼好,並且我們的朋友關係現在已經維持了12年。”溫州人就這樣很“務實”地化干戈為玉帛了。
溫州人深得厚黑之道,他們“ 臉皮厚如城牆”,他們不怕碰壁,也不怕別人不給好臉色看,只有一個念頭:不管你怎麼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賺你的錢。溫州商人劉先生在海外創業時,挨家挨戶推銷產品,因為語言不通,當地人又抱著敵視的心理,他曾經連續73次被人趕出家門,但是他毫不氣餒,堅持掛著笑臉敲響了第74個陌生的門,憑著“厚臉皮 ”,他終於在海外站穩了腳跟。
20世紀70年代,務實的溫州人不關心政治,因為政治不能帶來任何財富。在外界長期搞政治運動的時候,他們只相信“民以食為天”,只相信搞“資本主義尾巴”可以使飯桌上多一盤菜。於是,他們覺得怎樣能生存,怎樣能富裕、幸福,就怎樣去乾。在中國的許多地方為姓“ 資”還是姓“社”沒完沒了的爭論的時候,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埋頭辦企業,大膽跑營銷,像追求真理一樣,孜孜不倦的追求財富。90年代,在講求實際的溫州人看來,政治是一種可以為自己所用的資源,他們潛心研究政治,不是因為崇拜或害怕,而只是為了某一筆具體的生意。曾有機構對溫州市260名政府部門的幹部、職工進行調查,93%的人認為“致富是當前最大的政治”,調查顯示,54%的溫州人“不要烏紗要銅板”。
以實踐為導向
溫州人不空談,不幻想,也不怨天尤人,他們敢於實踐,“想到就做,看準了就乾”。1980年夏天,溫州一個姓周的獸醫出差到上海,發現街上許多人或拎著、或抱著大捆大捆的文件夾、賬務冊。他走進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面開展企業整頓,原有表格、賬冊全面更新。他頓時產生一個念頭,如果能印製出適合的表格、賬冊,利潤豈不滾滾而來。說乾就乾,他立即買下不同格式的表冊和一本《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回家後,他精心設計印製一套包括財務、設備、檔案、物資等14類企業管理的表格,然後發動家人和朋友,按照《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上提供的地址,發出8700封徵訂信,結果收到1000多份訂單,兩個月內凈賺6萬元。以此為資本,周醫生買來了印刷機、切紙機、裝訂機等設備,成立了一家文教用品店,如今他已擁有一家固定資產500萬元、年銷售額數百萬元的印刷廠。曾國藩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養畜,日見其大而不覺耳。”溫州人認為:就是黃金掉在地上,也要你彎下腰去撿起來,賺錢靠行動,百想不如一做。
溫州人把公司或項目僅僅看作賺錢的工具,這個工具用舊了,他們就毫不留戀地丟掉,不管自己為此傾註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感情。上海亞龍投資集團董事長張文榮的口頭禪是:“賺錢不要賺盡”,曾經有一個酒店要出售給他,評估價 1.6億元,賣給他的開價只有7000萬元,以這個評估價,他可以向銀行貸款1億元,等於不用自有資金就可以擁有這家酒店,但是他放棄了這個看似誘人的項目。他說:“我做了一些調查,覺得酒店以後的租金收益率可能比不過銀行的利息。這件事在有些人看來,倒一下手就是無本萬利的事,但是我做生意要對我下麵所有的員工負責,對我的家人負責。”詩人泰戈爾說:“當鳥翼繫上了黃金時,就飛不遠了。”溫州人敢於放棄,以退為進、以攻為守,為終極的財富目標而努力。
企業咨詢顧問和培訓專家商振一針見血地指出:講信任,講價值,講尊重,講合作,其實都離不開利益兩個字,人只關心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就是有價值或者講是有利益的事情。在溫州人眼裡,無論乾什麼事情,都是為了掙錢。他們做生意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發財。由於賺錢的目的單一、方向一致,在行動中就少了一些盲目與動搖,多了些動力與恆心。
“惟利是圖”使溫州人在失敗面前,表現得極為堅強。20世紀90年代初,初嘗多元經營甜頭的華立公司經不住各種賺錢機會的誘惑,將大把資金投向了12個行業,包括房地產、食品飲料等等。到1995年,分散投資、盲目立項、管理失控等後果開始暴露出來。此時華立的創始人汪立成覺察到了自己的決策性失誤,他立即對華立的發展戰略做了重新定位,將原來在12個行業的23家企業收縮為3個優勢產業的4家公司。“一個沒有犯過錯誤的人,不能算是個成熟的人;一個沒有犯過錯誤的企業,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企業。”汪立成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更重要的是,成功也是失敗之父。這麼多年來,這種危機感從來沒有在我身上消失過。只要我在這裡,我永遠不談成功。”他把比爾·蓋茨的那句名言改了一下:“華立每天離破產可能也就一步之遙。”
猶太人認為,金錢來自天堂,是上帝派來人間的特使,它代替上帝說話,它是對人類安逸生活的祝福。“一頭鑽在錢眼”的溫州人連“賣棺材的錢”都要賺,“雖千萬人,吾往矣”,溫州人堅定地“功利”著。
上一章:向溫州人學做人 |
下一章:全書完 |
返回:《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
作為鐵嶺人 我想問外星人要不要和我一起生一個孩子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