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產業鏈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6+1”產業鏈理論是由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的。他把整個產業鏈分成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產品製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七個部分。處於整個產業利潤高端的“6”包括: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1”就是處於利潤最低端的生產製造;
他認為,從2005年開始,世界進入他所說的“產業鏈戰爭”的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價值最低且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製造業一端(即“1”)放在了中國,而將產品設計、原料採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六塊非製造業(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裡。“6”是“軟”的生產環節,“1”是“硬”的生產環節。在這樣一種“6+1”產業鏈的定位下,中國就淪落在了價值的最低端。
“6+1”產業鏈理論以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在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近10美元,在這個產業鏈里,中國只能得到1美元的價值,而且還給自身帶來了難以避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但美國人通過“6”,獲得了9倍的價值,而且這9倍的價值沒有污染、沒有浪費。也就是說,中國每創造1萬元的價值,就為美國創造9萬元的價值;中國越勤勞、越製造,美國人就會越富裕。郎咸平得出結論說:正是這種產業鏈的錯誤定位,美國維護了綠地和美好家園,而中國則遭到了污染和浪費。因此,郎咸平建議中國的企業在“6+1”中的“6”上作文章,使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