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man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从发表的年代来看,Trueman(1988)是最早对噪声交易的来源进行探索的文献之一。Trueman模型对一种特定类型的投资者即投资基金管理者进行噪声交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存在基金管理者及其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使在期望收益并不为正的情况下,基金管理者仍然有兴趣从事噪声交易。
要理解这种噪声交易的起源,必须注意到基金管理者获取投资回报率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获取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准确性,还取决于他们获取这种私人信息的频率。一般说来,实际的投资业绩总是基金管理者获利能力的一个带有噪声的信号,以信息为基础的交易就成为基金投资者判断管理者能力的一个工具,他们将通过这种信息交易的水平来作出投资多少于该基金的决定。总体上,这类交易的规模越大,他们就会越多地投资于该基金。然而,投资者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变量是基金管理者的总交易量,他们不能区分哪些交易是基于信息的,哪些交易不是,因此,他们必须在给定的交易量中作出多少是信息交易的推断。如果投资者相信两者是正相关的,投资管理者将会有积极性去从事更多的、超出基于私人信息的合理规模的交易,这超出的部分即为噪声交易。他们从事噪声交易的激励来自于噪声交易向投资者传达的更高水平的信息交易的信号。
Trueman的研究结论显示,投资者对投资管理人在第一期的交易行为有一个包含噪声交易的事前臆测,在均衡情况下,这些臆测都将变成现实,即这些猜测是自我实现的(self-fulfilling)。能够形成均衡的这些投资者臆测包括:
1.如果管理人在时间0接收到信号表明,在第1期将会发生的现金流为vh(v1),他会选择买入(卖出)风险资产;
2.如果管理人在时间0接收到的信号表明第1期的现金流为v0,他将选择不交易。
3.如果管理人在时间0没有接收到任何信号,即他是信息不知情的,他会以概率x(x)买入(卖出)风险资产,其中0<x<1/2。
由于在均衡情况下,投资者的这些臆测是自我实现的,这意味着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一个包含噪声交易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