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唯物主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Materialism)

唯物主义(Materialism)

目录

什么是唯物主义[1]

  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是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属于第一性的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帝让一个神去统计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各为多少。这个神先去统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有多少,结果却深感工作量之大。于是他改变方法,转而专去统计好人有多少。结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既然这个世界上的唯心主义的各种表现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简单地定义一切反唯物主义的都是唯心主义,这样就简单地明白地定义了唯心主义。

  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意识与物质没有区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意识而没有物质。既如此,物质对意识的终极决定作用当然就不存在。主观有神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不灭的。这样就直接或者变相地承认了人死后人的意识化为灵魂。既然意识是不灭的,那么物质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彻底的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而神是自造的。彻底的客观有神论所谓的神必是人格化的。所以这种神可以归入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意识的范畴。由于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就是神了,那么对人的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质世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东西是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更有一种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也否认意识决定物质。但它既否认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那么它同样的是属于我们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范畴。还有一种泛神论。这种泛神论所谓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这种神是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如果这种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无疑的也是这种超自然力量。所以同样的是,泛神论也否认了物质世界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2]

  (1)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2)“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是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是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3)哲学的党性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

  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前者指的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哲学立场的根本对立,后者指的是在阶级社会里哲学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及其利益。哲学的阶级性是哲学的党性的基础,哲学的党性是哲学的阶级性的理论表现。

唯物主义的历史贡献[3]

  众所周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归功于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强调,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理论的混乱。恩格斯的这种强调非常必要,他认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界定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讨论世界的本原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带来混乱。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个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的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恩格斯提出用本原论的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观点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清晰界定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内涵。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是一种对“美好世界”的信仰,是一种对理想目的的追求。这是用道德标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是由于他追求“理想的意图”并承认“理想的力量”对他的影响,就成了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法国唯物主义者同自然神论者伏尔泰和卢梭一样,几乎狂热地抱有历史进步这种信念,并且往往为它付出最大的个人牺牲,把这一切说成是唯心主义,这只是证明:唯物主义这个名词以及两个派别的全部对立,在这里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恩格斯强调,只有在回答世界本原问题的时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才有意义,否则就会造成理论的混乱。第二,唯物主义是对宗教创世说的深刻批判。毋庸讳言,包括哲学在内的西方文化有着深厚的宗教根源,上帝创世论深入人心。恩格斯提出的“本体论”划分标准有着现实针对性,其用意在于使唯物主义成为批判宗教创世说的锐利的思想武器。第三,依此为据,唯心主义的错误根源就会变得昭然若揭。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世界是由精神或者观念决定的。而这种思维方式走到极端就会相信精神万能,忽视甚至否定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恩格斯进一步解释了唯物主义的意义,即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自然物质,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水”、“气”、“火”、“原子”等,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元气”等。古代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坚持用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而且其原子论达到了很高的抽象水平。但是古代唯物主义的直观和朴素不但无法准确把握客观世界,而且难以应对唯心主义的质疑和反驳。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比较大,而当时的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仅仅运用力学的尺度衡量化学性质和有机性质的过程,这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且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理解为以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近代唯物主义发展到19世纪变形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虽然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但是把意识当作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液汁,人脑产生意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其历史观则坚持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列宁指出:“对象、物、物体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像。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恩格斯认为,对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在从笛卡尔黑格尔、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迅猛的进步。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深刻道理,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正是在生产劳动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19世纪末2O世纪初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马赫主义者据此否认客观实在是我们感觉和意识的来源,再一次引发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列宁指出,唯心主义哲学的诡辩在于: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像,而是看作“唯一存在的东西”。列宁明确界定了“物质”的含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速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原则,也准确揭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学说对立的实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4]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唯物辩证法

  “唯物”本质假设一切万物都近似机械物体运动和组成,包含意念和精神,也只是机械运动下某种交互作用的产物,形而上的神性皆是谬论。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主张者认为2000年代后期环球金融危机的确验证了唯物辩证法对社会科学领域所作的预测,因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是取材自活生生的自然界、历史、和世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是取材自历史和世界“无中生有”和“一成不变”的创作,因为形式的、声明的、和权威的真理从来都是死的,事实的、实践的、和切身的真理从来都是生的,宇宙的本身就是它的真理,宇宙是无限的永恒性和多样性,本文明的哲学和科学是有限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宇宙并不依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形式、哲学声明、和哲学权威而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是依赖宇宙而存在、发展、和合情修正。

  对立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部分组合而成的。例如,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原子是一个整体但也是由相反电荷的氢核和电子所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质量互变

  物质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质是指物质的性质,而不是质量;量是指衡量物质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从量变到质变,就是说物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在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称作量变)慢慢积累,微小的变化的积累最终导致物质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虽然回到“正”态,但已不是原来的状态,而是更上一层楼。

  来自易学思想的中国民间谚语“物极必反”就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

  反对论点

  不过世界范围内并非所有的科学工作者以及哲学研究人员都认同辩证唯物论这一哲学流派。以分析哲学的观点来看,唯物辩证法内容空洞,言语含混,逻辑不清。所谓的“普遍规律”,不过是一些分析语言(analytical sentences),只说明了特定的语言用法。如“运动是绝对的”,即规定在此语言体系下,要无视“运动”一词的主语所处的参照系,将本来只存在于相对事物间的关系(“运动”)绝对化。

  反对唯物辩证法的人认为,它所包含的三条“规律”都含糊空泛,既不能精确地描述事实,也不能有效地作出可供验证的预言,因而是无意义的。

  反对否定之否定这种原理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诡辩(dialectic)技巧,前后所指不一,偷换概念。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决策咨询中心编.选调生考试指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01.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四川社会科学在线网
  3. 刘力永.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贡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2期).
  4. 军转干备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新东方在线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林巧玲,Mis铭,y桑,刘维燎.

评论(共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唯物主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92.168.1.* 在 2018年6月1日 03:48 发表

本文作者忽視了質「能」互換的物理規律。 「能」不一定可以度量,卻是世界存在的確實基本狀態。

回复评论
114.241.11.* 在 2020年4月23日 15:39 发表

笑话是什么意思啊?

回复评论
119.132.16.* 在 2020年4月27日 18:25 发表

114.241.11.* 在 2020年4月23日 15:39 发表

笑话是什么意思啊?

说这些话的可能是抱有对唯心主义敌意的唯物主义者,略带调侃意味的话。

回复评论
106.18.156.* 在 2021年1月23日 00:31 发表

我觉得我快傻掉了,为什么会要看好几遍才勉强懂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