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1个条目

多重人格障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DID)

多重人格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目录

什么是多重人格障碍[1]

  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该疾病在国际上统一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也就导致严重的“遗失时间”现象。通常在此分裂现象开始时,原本的人格(即未产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称主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严重的病例,主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就能从中得知许多有益的资料。

  一种表现为病人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身份和人格的精神障碍,其行为受其多种人格的支配。

  遗忘是对个人自身的一些重要情况,包括个人身份无法回忆。遗忘内容在不同的人格表现中有所不同,即在这一人格中被遗忘的内容在另一人格中清晰记得。在病人内心世界中,有些人格可以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并作用于它们。比如在一个病人身上,人格A并不知道同时存在其他的人格形式,但其他的人格形式却知道人格A在作些什么,犹如旁观他人的行为。其他的人格可以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人格A的存在,但却不能和人格A有共同的意识(多种人格对事物同时意识)。

  多重人格障碍可以是非常严重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由此造成病人的功能缺损。病人较多有自杀企图,并被认为自杀成功率高于其他精神疾病。

  有研究表明,在精神科急诊住院的病人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治疗机构中,被漏诊的多重人格障碍可达3%~4%。近年来,由于对该病的重视,诊断方法的改进和对童年期虐待及其后果的认识,该病的诊断明显提高。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诊断率的提高反映的只是医生对于那些易受暗示和影响的病人的作用结果,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

多重人格障碍病因[1]

  多重人格障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应激,能力的分离(包括在意识中将个人的记忆,知觉和身份统一),成长过程中防御能力的习得,童年期遭受伤害后缺乏同情和抚慰以及对今后伤害性刺激的自我保护的能力缺乏等。身份认同的统一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依赖于后天各种资源和经验而发展。在遭受创伤的孩童,这种发育被阻断,许多本该组合于同一身份中的特质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北美地区的研究显示,97%~98%分离性障碍成年病人报告童年虐待史,同时在85%的成年病人和95%的儿童,青少年分离性障碍以及其他形式相近的分离性障碍病人身上,可以验证有虐待史。虽然这些资料表明在北美地区病人中,童年虐待史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文化背景中,战争和灾难起着更主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说明所有的病人都有虐待史,或者病人所报告的虐待经历确实发生过。有些虐待经历的描述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同时,有些没有虐待史的病人在童年早期却遭受过重大创伤(如父母亡故),患过严重的疾病,或经历过重大的应激事件。举个例子,一个童年时代多次住院和手术的分离性障碍病人,他有着明确的创伤史,但没有虐待史。

  个体的发展有赖于儿童时期将各种复杂的信息和经验成功地整合。当儿童获得对自己和周围人统一而复杂的认识后,他们将顺利渡过那些不同的知觉和情感分离的阶段。每个发育时期都产生有不同自我,同时并不是每个经受童年虐待和创伤的人都发展成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病人容易被催眠,而这一特质与分离性素质密切相联,同时它被认为是分离性障碍的患病因素之一。当然,绝大多数具有这些特质的儿童还是具有正常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在成人的保护和抚慰下,不会发展成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症状体征[1]

  病人通常具有一连串和其他神经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状,如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癫痫。大多数病人有抑郁,焦虑(出汗,脉搏加速,心悸),恐惧,惊恐发作,躯体不适,性功能障碍,饮食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等症状。常见自杀观念,企图以及自伤。许多病人在某些时候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人格转换和间断性遗忘障碍常常使得病人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由于不同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性障碍的病人时常报告听到内心的对话和其他人格评论和针对病人的声音。这些声音被认为是幻听

  多重人格障碍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包括症状表现的波动;社会功能的波动,即从十分能干到无能;严重的头疼和其他躯体疼痛;时间定向障碍;时光倒流;遗忘;人格解体和失去现实感。人格解体是指没有真实感,从自我中脱离,游离于个人身体和精神活动之外。病人对自己的生活感觉像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观察由于在看一部电影。人格解体是指对熟悉的人或环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实。

  多重人格障碍的病人常被告知他们所作过的一些事和行为,但是对此病人无法回忆。他们可以发现一些无法解释和认同的东西,后果,笔迹;他们会将自己称作"我们"或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称呼自己;他们对6~11岁所发生的事记不清。病人对童年早期经历的遗忘是常见而广泛的。

  由于多重人格障碍病人表现出类似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所以在明确诊断之前,病人往往会被诊断成多种其他的精神疾病,而先前的治疗也以失败告终。在团体中,控制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控制和对他人的控制。

多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一1V)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

  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

  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

  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

  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

多重人格障碍治疗方法[1]

  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可能有变化或减轻,但疾病本身不会自发缓解。药物会有助于缓解某些症状,但对疾病本质不起作用。所有成功的治疗都是使用针对多重人格障碍的特殊心理治疗,促成病人人格的整合。有些病人不愿意或拒绝人格整合,对于他们,治疗目标应放在促成病人各种人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上,以减轻症状。这种治疗十分艰巨和痛苦,各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暴露出病人所面临的危机,而病人对创伤性的记忆会感到痛苦。一次或多次住院可以帮助病人渡过困难时期,或者渡过其痛苦回忆时期。催眠可以用来了解各种人格特征,促成彼此间的沟通,使得它们协调平稳。催眠也用来发掘创伤性经验,减轻它们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球运动失感觉和重新恢复试验(EMDR)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他使病人回忆起创伤性经验,并将对自我的负性思维替代为积极的思维。

  如果要达到将病人的人格整合,促成其和谐统一,恢复正常功能,完全消除症状的治疗目标,一般需要每周至少两次,持续3~6年的心理治疗。而人格整合是最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心理治疗有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安全感,稳定感,使病人足够坚强,面对创伤性经验和人格问题。对人格系统的发掘是为了计划以后进一步治疗。第二阶段,帮助病人回忆痛苦的经历,将对丧失和创伤的痛苦体验表达出来。当病人分离性症状原因被解除后,治疗进入最后阶段。这时对病人的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进行连接,整合和修复。

  有些整合可以自发实现,但大多数需要对人格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筑,或者必须借助想象和催眠促成。整合完成后,病人还必须对其余留进行治疗。整合后的治疗十分必要,治疗次数虽有所减少,但不能完全停止。病人会将精神科医生看做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一如他们定期寻求内科医生的帮助一样。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多重人格障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