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农-韦弗模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香农-韦弗模式(Shannon - Weaver Model of Communication),也译作申农-韦弗模式
目录 |
什么是香农-韦弗模式[1]
香农-韦弗模式是1949年美国的两位信息论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过程模式,被称为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或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该模式把传播过程分成五个环节,并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这个模式起初是为技术领域开发的,但是在此领域之外也有着重大而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传播学领域,因而它也成了传播过程的重要模式之一。该模式和其他传播模式最大的不同是导入了干扰的概念,它是指任何阻碍成功传播的东西,这个概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传播过程的研究。噪音的出现表明传播不是在理想的真空中进行的,传播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信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香农-韦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2]
香农-韦弗模式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如图所示。
作为传播过程的第一环节,信源负责发出将要传播的讯息。此后讯息会经发射器编码而采用与所经渠道相适应的信号形式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功能与发射器相反,它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并发送到传播的目的地即信宿。
“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构成噪音的原因既可能是机器本身的故障,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克服噪音的办法是重复某些重要的信息。这样,传播的信息中就不仅仅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重复的那部分信息即“冗余”。传播过程中出现噪音时,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间的平衡。冗余信息的出现会使一定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有所减少。
人际传播的讯息内容、社会环境和传播效果并不能直接在这一模式里找到,而且这一模式仍然是单向直线的,因而不能用它来解释人的全部社会传播行为。
数学模式虽然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视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化;它未能注意到反馈这一人类传播活动中极为常见的因素,因而也就忽视了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这些缺点同时也是直线传播模式所共有的。
在这个基础上,一些传播学者又提出了其他类型的传播模式。例如:
- 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启示[3]
第一,香农-韦弗模式显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功能环节,即信源将要传播的内容编码,以讯息的形式传递给发射器;发射器将讯息编码,转换成信号,并借助于信道传输出去;信道传输信号;接收器将信号译码,转换成讯息;信宿将讯息译码,获得讯息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受双方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和学生),很难达到传递与接收意义的一致性,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现代教育媒体对教学信息内容进行多元化表征是必要的。
第二,噪音概念的引入,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传播效果。噪音,通常泛指嘈杂的、刺耳的、不和谐的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噪音,指对传播信息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其实,噪音会影响传播过程的各个因素,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
传播过程最主要的是信源、媒介和信宿三个环节,这也正是噪音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所以,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扎实的知识令学生信服,还要精简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要适当选择教学媒体,力争教学信息内容呈现效果更好;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三,引进了反馈的概念。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传输出去以后,又将信息作用的后果返回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再输出发生影响。反馈是实现控制的条件,控制是系统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的有利保障。要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控制。要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教师就必须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因为学生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是教学活动的源动力。
第四,引进了经验范围的概念。经验范围指的是人的政治立场、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图示”。 共同的经验范围是传播活动发生的基础。
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要把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范围内,然后在此基础上延展新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吸收。
香农-韦弗模式的评价和缺陷[4]
“香农-韦弗模式”,它清晰地揭示了一般信息传播的过程和要素,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把交流传播视为单向线性的信息传输一接收过程,缺乏对传播效果进行检验的反馈信息。在后来的研究中,这个缺陷被奥斯古德、施拉姆等人的双向、循环模式修正。
尽管如此,作为信息科学中通信的抽象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为研究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提供了参照系。新闻传播也是一种信息的传输转换过程,新闻传播系统也需要经过信源、信道、信宿这样一个传播流程。在新闻传播中,客观世界发生的事实构成信源;获取、处理、加工和传递新闻事实的新闻媒介,充当了信息通道的角色;各种消息、通讯、图片、声音、画面等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接收信息的对象构成了信息的归宿。
香农认为,任何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一个交流传播系统传输信息的能力,是受其信道制约的。一个理想的交流传播系统,应具有尽可能大的信道容量。在传播过程中,外界信号以及产生于信道之中的噪声会干扰信息的传输,因此有效的信息传播应尽量减小噪声的干扰。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加大通信系统中的信息量有两个基本方法:1.扩大信道容量,加强其传输信息的能力;2.减小噪声干扰,保证有效信息顺利通过。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介充当了信息通道的角色,经过处理后的新闻信息进入信息通道进行传播,只有扩大新闻媒介的容量,才能容纳更多信息的通过。同时,在技术上尽量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才能保证信道的通畅。在实际的新闻传播中,由于各种具体的媒介形态特点不同,因此在加大各自信息量的方法上也略有不同。
这个模式没反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