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集群式供应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集群供应链)

集群式供应链(Cluster Supply Chain)

目录

什么是集群式供应链

  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特定集群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以“供应商一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集群地域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在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性和生产相似性,集群中每条单链式供应链企业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还游离着大量位于这些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在集群地域之中的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配合和补充着这些单链式供应链生产。供应链的协同是指在协同管理。[1]

集群式供应链的内涵[2]

  在特定集群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依据“供应商一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集群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该地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性和生产相似性,集群中每条供应单链企业间不仅内部之间相互协作,而且不同单链的企业存在着跨链间的协调:此外,还存在许多辅助性机构,如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集群供应链提供各种间接产品和辅助服务。

  依据供应链思想,集群式供应链可以看成是由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形成的多条供应链相互交叉形成的网络组织。它在核心企业的主导下,紧密联系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共享知识信息品牌等核心资源,会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等支撑机构共同搭建适应集群发展的外围体系。产生网络性、创新性、外部性协同效应。增强集群整体竞争力,全面主导集群协调发展。

集群式供应链的性质[3]

  自从1990年Porter《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出版后,集群一词就广为人们所知,引发了西方学术界产业集群研究的热潮。目前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文献,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产业集群理论的概念、形成、影响因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系统、知识溢出等方面展开。产业集群的研究范畴则沿着区位中心向企业中心过渡,然后发展为网络中心范畴。供应链也是一种网络式的组织形式,不同于产业集群的是,它没有地域和行业的限制。黎继子等正是以“网络”为耦合切入点来指出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联系,并将其定义为“一个敏捷性的网络组织系统”。

  可以说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的有机整合。但集群式供应链并不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功能的简单堆砌,系统的来说,集群式供应链应具有以下性质:

  1.地域性   

  集群式供应链的组成成员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地理上的集中能带来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共享劳动力市场及促进知识外溢的优势。

  2.产业性

  在集群式供应链中,有一类或几类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来看,大多数集群式供应链是以单一产业为主,但从长期的发展需求而言,可能衍生出其他的相关产业。所以集群内的企业可能共存于某一个特定的产业内,也可能存在于相邻的相关支撑产业

  3.独立关联性

   集群式供应链上的企业首先是独立自主的,他们从根本上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利益,包括其互相之间的合作也是为了以集体竞争力的提高来带动个体利益的提升。但他们之间又是互相关联的。不能简单的把地理上邻近的企业都归纳为集群式供应链中。只有互相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集群效应,达到双赢的效果。

  4.规模性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因此,在可承受范围内,集群式供应链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也越大。

  5.网络性

  集群式供应链是由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组成的网络结构,既包括上下游的单链纵向关系,也包括跨链间的横向关系。

   6.竞争合作性

   集群式供应链上的企业互相独立,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以及同质产品的比较,互相之间必然会产生竞争。而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又依赖于合作。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成为集群式供应链经久不衰的创新动力,从而保持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竞争优势

   7.动态性

   运动是集群式供应链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动态性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集群式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链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等都是动态的调整过程;整个网络链中企业的数量和状态在不断变化;集群式供应链的技术创新同样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集群式供应链的研究必须采用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视角。

   8.开放性

  在集群理论的研究中,将其置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分析是最易产生的一个误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交流的顺畅,产业集群内部容易滋生创新惰性,从而使其逐步演变为一个封闭的网络系统。Markusen在研究产业集群的成功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时指出,集群越成功,越倾向于发展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而逐步丧失应变能力,导致其竞争力不断下降,直至集群的消亡。因此,集群式供应链不能是个封闭性的系统,而应是开放的,与市场环境存在能量交换的互动链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企业无法掌握技术创新的所有资源,外部因素对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的影响变得和内生因素同样重要。在开放、平等互惠、互相信任的平台下,集群式供应链才能形成互相学习和合作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9.创新性

  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相似的企业,它们往往面对同样的市场,使用相似技术。因此,产业集群内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从而促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集群式供应链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竞争力。

  10.系统性

  系统性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特征,也是集群式供应链的优化中要遵循的第一原则。集群式供应链上有众多企业,其局部利益与系统的整体利益可能存在偏差,所以需要强调各成员的整合,以系统的共同利益为目标,才能以最佳的状态面对集体竞争。

集群式供应链的构成[2]

  (一)核心层

  集群式供应链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等组织,依据供需关系,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同时,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技术能力不同,进行跨链间的有选择性的连接,在集群中形成敏捷性的供应链网络。而每条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以信任为基础密切合作,不断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Image:集权式供应链.jpg

  产业集群内是否能清楚地找到企业间的供应链联系, 关键是看集群内是否存在一批实力较强的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企业虽然彼此独立,但其结构并不是松散无序的。由于核心企业在链上的“组织”功能,所以其有能力吸引并“控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入供应链,非核心企业也有动力自觉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核心企业的需求,两者密切协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进而保证了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

  根据核心企业之间实力、规模、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将围绕其形成的供应链分为三类。第一类:核心企业在研发品牌、关键零部件生产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配置,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实力。易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第二类:以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代表,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但在品牌和技术方面相对薄弱,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也较弱些。第三类:主要是一些小型的生产加工组装企业,它们一般规模小、范围窄,技术能力缺乏。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形成多条供应单链,供应单链内部及单链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成了集群式供应链的核心部分。

  (二)辅助层

  集群式供应链的外围还存在许多辅助性机构。如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它们构成了集群式供应链的辅助层。虽然辅助层不是构成主体,但却是集群式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地方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完善集群公共设施,营造利于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产业集群提供先进技术,是其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融资体系和融资渠道,构建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中介机构为集群企业提供信息和培训服务的同时,还为政府和企业间架起桥梁和纽带。

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1]

  供应链的协同是指在协同管理模式下,以信息的自由流动、知识创新成果的共享、无缝衔接的生产流程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以实现整体供应链群价值最优为目标,供应链群各成员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网络式联合体,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的一种运作模式。

  一,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的特点

  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能够适应企业的集群化经营趋势,是赢得新时代竞争的迫切要求。集群式供应链协同具有如下特点:(1)成员多元化,顺应时代潮流;(2)信息共享化,提升竞争能力;(3)关系竞合化,提高共赢效益;(4)目标一致化,形成强大战力。

  二,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的方法

  根据决策范围和决策时间的不同,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可以从战略协同、战术协同、操作协同三个大的方面来实现。其中,战略协同处于最高层次,规定着战术协同和操作协同的范围和程度;战术协同处于中间位置,是协同中的重要部分;操作协同处于最低层次,是战略协同和战术协同的基础和前提,后两者依赖于前者。这三种协同是实现集群式供应链协同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学界看法较为一致的协同方法。

  三,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

  1.集群式供应链协作模式集群式供应链的协作模式可以有不同种类,包括关联型、嵌入型、竞合型、协同型等模式。其中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模式是最佳的协作模式,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关联型协作模式。关联型集群式供应链协作模式,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之间具有废弃物再利用关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的运作模式。

  (2)嵌入型协作模式。嵌入型集群式供应链协作模式,是指在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供应链,与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形成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供应链组成的网络的运作模式。

  (3)竞合型协作模式。竞合型集群式供应链协作模式,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或多条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上的运作模式。

  (4)协同型协作模式。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着两条及两条以上产业相同或相似的供应链组织组成的网络的运作模式。若干条供应链中部分成员相互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虽然也有竞争但是竞争已处于次要地位,更多的是协同合作,共同为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服务。协同型供应链组成的系统内,不仅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核心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联系也很频繁

  2. 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

  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主体,供应链节点各企业围绕核心企业,通过计划、协调、控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供需网络,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增值,获得集群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在该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中,同一产业内部产品种类较多,而且每个种类的产品所对应的市场需求都比较大,不同产品种类之间的互补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性。核心企业不完全靠核心技术来控制所在的供应链系统,而更多的通过产品的品牌效应、业内良好的信誉、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完善的销售渠道等来建立自身的优势。

  (1)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技术研发模式。技术研发是一个集群赖以生存的根本,技术创新是一个集群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内的技术研发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集群内的几个核心企业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第二,借助集群内的专业研发机构及高专院校进行技术研发

  (2)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专业市场建设。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专业市场建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内部存在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多条供应链,所需求的原材料种类比较繁多,因而原材料专业市场的建设对集群系统的发展更具有意义。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原材料专业市场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自发形成模式;第二,政府机构的“筑巢引凤”模式。

  (3)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模式。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物流运作处于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内的物流运作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简单物流外包模式;第二,物流整体外包模式;第三,物流园区模式。

  (4)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标准协同要求。在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过程中,应该努力保证标准上的协同。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所采用的技术、绩效评价等等都不尽相同,这会对整体绩效、整体实力有一些影响。为了更好的协同供应链,实现节点企业间标准的统一就显得非常必要,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协同和绩效标准协同。

  (5)协同型集群式供应链的利益分配协同。此外,还要考虑解决集群内部利益的分配协同问题。整个协同型供应链联盟的分配应保证各成员企业的付出与收益相对称。付出大获得就多,反之就小。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2. 2.0 2.1 敬慧颖.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3).
  3. 周旻.集群式供应链的性质研究[J].管理观察,2012,(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集群式供应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