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防护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防护林(Protection Forest)

目录

什么是防护林[1]

  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减轻灾害所营造的天然林人工林

防护林的规划设计[2]

  1.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2.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相衔接。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在重点治理地区优先取得突破,建设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坚持人工恢复和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分类指导,分区实策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坚持中央、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在充分体现政府投资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坚持承前启后的原则,充分继承、借鉴、吸收和利用前期的建设经验,加强技术、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加规划成果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坚持科学衔接的原则,充分与规划区域内国家、其它行业的有关规划、工程科学衔接,与林业其它重点工程建设统筹衔接,做到工程建设内容不重复,工程建设地点不重叠。

  3.进行规划设计首先要选对方法,其次要制定好步骤,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这样在工程的实施中,可以有效的开展,在协调能力上也会有显著的提高,技术人员一定要做足功课,在真正建设时发挥所长,促进林地的法展建设。并积极的做出各个阶段的工作报告。以便及时的了解工程情况。

防护林的防护效益[2]

  防护林体系的防风、防沙、改善生物气候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能,主要决定于防护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空气动力效应。

  1.林带的防风作用。林带结构是指组成林带各林木的枝叶,在整个林墙上(从地面到林冠顶部)分布的层次和密集程度,它直接与树种组成和宽度有关。根据林带的外貌和透光孔隙的分布状况,可将防护林带分成三种基本结构,即:紧密结构(不通风结构)、稀疏结构(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透风结构)。不同结构的林带,表现了不同的防风作用。从有效防风距离来看,以低度透风的通风林带最好,次为稀疏结构林带,紧密结构林带最差。鉴于稀疏结构林带,在有效防护范围内能较大幅度的降低风速,并且不会导致林缘附近出现风蚀,故宜在风沙严重地区广泛采用。低度透风的通风结构林带,宜在绿洲内部广泛采用。高度透风的通风结构林带,宜在风沙危害较轻的地区与低度透风的通风林带配合采用,以构成“窄林带、小林网”的农田防护林网。至于紧密结构林带,因为缺点较多,除了可配置于绿洲边缘外,在农田防护林带中一般不宜采用。

  2.林带的建设有防沙的作用。在林带面临风沙的自然灾害时,可以阻挡风速、降低风沙的侵蚀,并且在阻截流沙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将风沙阻挡在防护林内,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3.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树木的蒸腾作用树木是一种高大的绿色植物体,它具有发育强大的根系和蒸腾面积。当树木组成一条条林带时,就像一排排巨大的生物抽水机,把根系从土层中吸收到的水分,通过叶表面蒸腾到空气中去,从而降低了地下水位,并防止了土壤耕层的积盐。林带的生物排水效果。林带生物排水作用的大小,不仅决定于组成林带树种的蒸腾量,而且还与林木的生长和保存情况密切相关。生长旺盛的林带生物排水作用大,生长较差的林带生物排水作用就小。因此,为了加强林带的生物排水作用,除注意树种的选择外,加强对林带的抚育管理,以提高林木的保存率和生长势,也是至关重要的。林带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林带虽不能直接排除土壤中的有害盐类,但是通过生物排水的作用,可以降低低下水位;加上林带能够降低田间风速和减少蒸发,可使土壤表层积盐速度减慢,从而防止或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4.林带对空气的温湿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蒸腾的作用下,可调节空气的变化。因为季节的不同,天气的变化,情况虽然很复杂,但是在防护林的调节下,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炎热的天气状况下,调节的尤为明显,会使天气不那么酷热难耐。对于农田的调节表现也比较明显。林带的建设给人们所带来的福利是综合性的,不仅在生活上经济上。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5.林带的增产效益。林带的增产效益,是指在作物品种、土壤条件和耕作管理等措施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有林带保护的农田比无林带保护的农田,在作物产量上提高的情况。林带的经济收益,在灌溉农业区,合理地配置各类防护林,不仅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以培育优质的木材。实践表明,只要造林技术得当,并能进行必要的抚育管理,就可以达到林茂粮丰,木材自给的目的。

防护林树种的选择[3]

  1.科学规划,依据防护目的确定树种,并与原林种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要基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进行分析和总结,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备的生态防护系统,是恢复当前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防护林树种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在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全县实际情况,整体规划,因害设防。在针对不同防护目的选定树种种类时,应和当地林种类型、优势树种、适生树种相结合,充分发挥林种的功能。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分别优先选用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亚乔木树种;严重风蚀、干旱地区,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的树种。

  2.严格标准,遵循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立地类型复杂性的特点,严格按照有关重点防护林建设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科学技术,进行综合性、示范性和时效性的分析,确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做好防护林营造规划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而适地适树原则是林业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造林成功的首要前提。由于各树种的生态适应幅度差异不同,在选择防护林树种时,必须明确各树种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适应幅度,依据当地立地条件和灾害特点选择主要造林树种和伴生树种。因此,树种选择的主要原则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因地制宜地营造防护林。

  3.乔灌草搭配,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原则。乔、灌、草结合不仅能增强防护林结构稳定性,提高防护林的综合防护功能,还能够克服因单一树种而易遭受病虫危害以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防护林衰老急剧的缺陷。同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混交方式,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达到增加物种多样性的目的,为促进林木生长和加速森林植被系统的恢复提供良好条件。这样,既有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又增强抗干扰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速生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林早、管理较粗放的特点,慢生树种则具有寿命长、生长稳定、防护期长的特点。其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尽早起到防护效果,还能长期发挥作用,减少更新次数,节约营造林成本。在进行防护林树种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各树种的生长特性与防护成熟龄,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多树种的合理搭配,应避免单一树种、纯速生树种,以达到更佳的防护效益。

防护林的造林技术[3]

  防护林的造林技术要求较普通造林要高,在按照普通造林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尽快成林的目的,从而达到尽早发挥森林的防护功能。

  1.苗木要求。选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高的二年生苗木,可显著提高成活率和造林后促进幼苗前期生长。起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尽量少伤根系,有利苗木植后成活和生长的需要,保护根系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一般苗木须根较多,失水较快,起苗后应将苗木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定时喷水,避免阳光直晒而失水。苗木运输时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用篷布盖严车厢,整齐、分层有序堆放,防止运输失水或损伤根系而导致降低植后成活率。

  2.栽植要求。一是苗木应随起随运随栽,缩短起苗到种植的时间,减少散失水分。二是要掌握好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好季节。据调查,本县一般是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是最佳造林时节。三是栽植时要确保苗根舒展,栽正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并可适当深栽。深栽实砸主要是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提高成活率。四是进行疏枝打梢,适当修剪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可以减少蒸腾失水和养分流失。

  3.施工和抚育管护要求。造林施工时,宜实行一线工作法,现场指导整地和栽植,进行全程督导和技术服务,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造林,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实现科学造林,高效绿化。造林时或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浇灌。条件许可的地方,为保证新造林地的浇灌,可以根据建设条件建设林地水利设施,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造林后一个月内补苗,并及时进行扶苗、除蔓等工作。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护是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又一重要环节。在抚育施工时必须做到“三不伤、二尽、一培土”。“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2/3 以下嫩芽抹掉。同时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进行修枝,最好选择在晚秋、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不要过大或过小,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应使用枝剪修枝,可避免撕破树皮或切口粗糙而影响林木生长。通过精细管理,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做到栽得下、管得好、存得住,切实保护造林成果。

防护林的经营管理[4]

  1.充分认识防护林的特殊重要性

  我国生念环境十分脆弱,经常受到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和威胁,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改善。保护和发展防护林,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蕈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严格执法,增加投入,采取切实町行的措施,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与培育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耍建立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林业自身特点的防护林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坚决保护、积极培育、合理利用、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做好规划、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建设好林业乍态体系。

  2.科学经营。提高防护林质量

  ①防护林抚育。在抚育时,应保持林分的稳定.增强生态功能。

  ②防护林的更新采伐。为保持和提高防护效能.可更新长势衰弱、枯死的林木以及不适宜的树种。对发生枯立及严重病虫危害的林分,可进行卫生伐,出现风折、风倒、火烧的林木,可采取拯救伐。采伐方式一般鹿采用隔带、隔行低强度择伐。其采伐强度不得大于伐前蓄积30%,遭受自然灾害(病虫、火烧、风折等)危害严重及过成熟单层人工林,允许3公顷以下的小面积皆伐;采伐迹地必须在一年完成更新恢复,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伐前更新或伐后大凿更新尽快恢复。防护林的更新采伐年龄暂时按用材林相同树种主伐年龄增加1—2个年龄确定。

  ③防护林经营管理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从采伐木材收益中提取育林基金和更新恢复费,专款专用,确保采伐地及时更新恢复为高效防护林。要建立防护林抚养、采伐更新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学实验,分别不同采伐方式。更新树种发,设置标准地.进行对比观测,总结分析经验,不断提高防护林经营水平。

  3.要完善政策、机制。增强体系建设的内在发展动力

  防护林体系建设足生态建设的承要组成部分。要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是切实搞好科技创新。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大力推J“科技成果.切实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成效。二是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各地在防护林建设巾既要霞建设。更要重管理。要探索建立防护林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种类型的管护体制,实行分级建设、分级保护、分级管理,努力做到造林与管护有机结合。三是探索投入机制创新。提倡落实“谁造谁所有谁受益”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营造防护林的积极性。同时,各地要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把防护林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投资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范围。四要加强管理,确保体系工程建设的质量。绿化造林从义务造林向工程项目造林转变。所以。在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同时,对每个单体绿化工程都必须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要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会审。绿化项目的实施亦要遵循工程建设的规范程序要求。要不断强化绿化造林质量管理。对施工单位要加强培训。使每个施工单位拥有一定数量的造林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绿化工程施工监理制。要加强防护林管护工作,对防护林实行特殊保护措施,安排落实专业管理人员开展抚育、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

  4.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要加强对防护林体系重要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参与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项目规划、用地、资金、建设等工作,并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形成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要明确职责,把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层层签订防护林体系建设任务责任状,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把防护林建设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使防护林体系建设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有关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格局,扎实推动防护林体系建设快速健康发展。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受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要公益事业。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同心协力,狠抓落实,为“营造千里防护林,建设秀美生态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静娜.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防护林科技,2012,(第1期).
  2. 2.0 2.1 孙骥,王淑君.营造防护林的规划及防护效益[J].赤子,2013,(第8期).
  3. 3.0 3.1 温焕龙.浅述防护林树种选择原则和造林技术[J].科学时代(上半月),2013,(第6期).
  4. 仇凯,解放.浅谈加强防护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措施[J].科技信息,2009,(第13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防护林"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