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幼林抚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幼林抚育[1]

  幼林抚育是指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时期内所进行的抚育管理技术措施,其任务是保证成活,提高保存率并为速生、丰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林抚育的意义[2]

  按计划实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抚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长好坏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幼林抚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树威林这一期间,通过人为活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它是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幼林抚育从土壤管理、林木管护、补植等方面入手,为新造林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长,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革被、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及时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杂草灌木,减少和林木争夺水、肥、光,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状况,保证造林成活,促使幼树良好的生长和迅速达到郁蔽。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抚育措施,不断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扰,对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林抚育技术[2]

  1.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松土可以使板结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树的竟争植物,使苗木顺利成活;有时适当保留植穴周围的植被,为苗木适度庇荫,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温。在具体作业时必须做到“三不伤”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尽”即杂草除尽、石块捡尽;“一培土”即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cm,干旱地区可加深至12~15cm,甚至30cm。除草松土应在幼树生长旺盛期之前,一般从造林年度起连续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但植苗造林当年的第1次应尽量提早,并结合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进行。松土方式可分为穴状(块状)、带状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较干旱的陡坡和地表径流比较严重的地块,应采取鱼鳞坑式的抚育方式。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但对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如杨树、杉木)可深些。造林地区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良好的地方,当幼树高度越过草层高不再受压抑时,抚育即可停止,不必强求达到郁蔽。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可根据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确定。除手工方式外,还可采用各种除草松土机械(如割灌机等)。化学除草也是一种颇有效的方法,但不能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2.水肥管理。灌溉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区造林培育速生丰产林,大面积造林基本上都灌溉。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据树种、林龄、气候状况和土壤湿度而定,要保证林木根系层处于湿润状态。施肥是造林时和林木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基肥在造林前结合整地施用。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机肥料,有时也加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施肥量应根据树种、苗龄、肥料种类以及土壤性质决定。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追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另一种是沟施即在相当于树冠投影范围的外缘或在种植行间开沟,将化肥撒入后覆土。

  3.林木除蘖、间苗、抹芽、和修枝。除蘖是除去植株千基部的萌蘖以促进主干生长的一项抚育措施,在造林后的1~2年内,应选留健壮、千型通直的主干,把其余的蘖条去掉,除蘖后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条再生。采用群状以及穴播、丛植等方法造林时,由于播种不匀或随着幼苗的成长,致使苗木密集成丛,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在造林后间苗,问苗时坚持留优去劣,控制间距,最好是在雨后或松土除草时进行。抹芽是为了促进幼林生长、培育好千形而采取一种幼林抚育措施。具体做法是,当幼树的树干上萌发的嫩芽尚未木质化时,将距地面树高2/3以下嫩芽抹掉。可防止养分分散有利幼树高生长;同时还可避免幼林过早修枝。修枝是根据不同林种的要求,人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种抚育措施,是调节林木内部营养的重要手段。最好选择在晚秋和早春树木休眠期进行,修枝强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林木生长为原则,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撕破树皮或切口粗糙而影响树木生长。修枝在一些多分枝及主干不明显树种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

  4.补植与保护。在造林后1-2年内,通过造林检查验收,对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组织补植,如成活率低于40%则要重新造林。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O%以上为合格,同时保存率不低于85%。补植力求用原树种的大苗,使其与成活苗木的生长相近,有利将来林相整齐。另外,造林后经过3~5年时间,出现幼林生长不良,难于威林成材的“小老树”或“小老头林”,林业上称此现为低产林分。低产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弯曲,萌条丛生,主干不明显,枝叶枯黄呈病态。形成低产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适或树种选择不当、粗放管理或抚育不善等。对低产林分进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采用相应措施进行。比如复垦、施肥灌溉、平茬复壮、补植补造,或介入其他树种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结合。幼林保护是造林后为保证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其内容包括防火、病、虫、鼠、乌、兽、冻等。特别是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冬春旱风吹袭,造成苗木失水过多,引起叶、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进行埋土防寒,确保造林成活。

参考文献

  1. 王恭祎,赵波主编.第三章 林菜间作 林地间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5.
  2. 2.0 2.1 陶化清.浅谈幼林抚育技术[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第7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幼林抚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