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渗透经济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金融渗透经济,就是银行等金融组织通过其拥有的货币、结算、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手段,与国民经济活动紧密结合,并且按照国家的政策和计划作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银行信贷资金的本质特征,要求金融必须渗透经济.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储蓄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待使用的存款,这些资金,银行必须保本保息随时支付给存款者。银行把这些资金集中起来,再分配借给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支配使用,使用者必须做到增值,如期向银行归还本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再生产过程得到顺畅进行,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这样,银行就必须确切地了解借款者的经营状况,参与其管理,以保障其借贷资金实现增值归流。现在,我国银行借出去的贷款,有相当部分不能实现本息归流,这就违背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究其原因很多,突出的:首先是政府部门没有按照银行信贷资金的特点,保障银行履行自已特殊的职能。其次是资金使用者,把银行的借贷资金看成是国家提供的财政资金,在“吃社会主义大锅饭”的思想支配下,不耽心所借的资金能否归还本息。再次是银行没有严格按照经营信用资金的特殊要求,渗透经济,参与管理,没有维护信贷资金的顺畅增值归流。
银行是国民经济运动的“信贷结算出纳”三大中心,是国民经济管理综合部门,我们强调金融对经济渗透,实质上是坚持金融与经济,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坚持金融与经济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既可以防止出现就金融论金融现象,又可以防止出现就生产论生产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而且利于银行作用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地发挥。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杠杆的作用愈来愈显得重要,这就要求增强金融渗透经济能力,强化银行对经济管理的。通过对经济渗透,发挥对经济生活的促进、调节、引导和制约的杠杆作用。
金融渗透经济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其客观可能性:
1、银行是组织和管理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活动的先进工具。列宁认为:银行是巨大、民主、包罗万象的机构;是全国性的簿记机关,全国性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计算机关,是社会主义的一种骨干。由于生产力的继承性和发展性.银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越来越成为扩大商品经济服务的最精巧的工具。
2、银行与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存在着不可分割,唇齿依依的关系。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社会产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表现,形成价值量的运动,同银行发生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在扩大商品经济中的银行,就自然成为价值量运动的枢纽。总之,没有商品的再生产,就没有银行;没有银行的调节,扩大的商品再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
3、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看,金融对经济的渗透是绝对可能的。我们知道;银行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信贷中心,起到动员和分配资金,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扩大商品流通的作用;二是通过转帐结算中心,起到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地不断进行的作用,三是通过货币发行和现金出纳中心,起到调节货币流通,保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作用:四是通过所有职能的共同协作,起到反映、促迸和监督经济建设发展的作用。上述四个方面的作用,都包含着作用的对象和作用的手段,体现着手段与目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全过程。
1、提高认识,多方重视。政府、经济界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银行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雄经验的总结,认识金融渗通经济不仪是微观的需要,更是宏观的需要。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经济与金融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和文持银行工作、尊重和维护银行的自主权,保障银行按照信贷资金的特点,充分行使服务与监督的双重职能,发挥银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总之,就是要造就一个全社会重视银行,银行促进全社会的崭新的环境。
2、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金融渗透的对象是经济,如果银行干部职工对经济理论只是“略知一二”,对生产、流通中的基本知识不过一知半解,对银行业务技术也不很熟练,那么,就无法渗透或渗而不透了。因此,必须提高银行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不仅精通金融业务知识,而且掌握企业卜岑、经营、管理知识,造就一大批“渗透能手”,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渗透本须。
3、积极渗透,强化职能。首先是通过银行对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运用,把银行贷款投向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其次是根据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在各阶段循环的原理,科学地掌握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投量,并促进商品全产者和经营者合理运用资金,推动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第三是银行通过信贷、利斗、等经济杠杆,一方面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部门和短线产品生产的迅速发展.限制主产能力过剩的部门和长线产品的生产,促进调整产品结构,根据社会需要,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支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支持企业挖、革、改支持生产设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限制重复建设,以达到充分发挥己有的生产条件优势.避免无效和低效投入,提高整体效益。不仅如此,银行还要主动帮助企业牵线搭桥,调剂生产要素,推销产品.搞活经营,真正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只有企业活了,银行也就活了。第四,银行通过每年的信贷汁划与贷款的澳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搞好综合平衡,兼顾国家和地方,促进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地发展,从而不断强化银行的职能。
- 刘德臣.谈谈金融渗透经济的职能作用(J).金融与经济.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