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食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辅助食品[1]
辅助食品是指除乳类以外的其他类食品,如婴儿米粉、水果、蔬菜及肉类等食物。强化各种营养素的谷类食品是婴儿理想的第一种固体辅助的食品。
我国辅助食品强化的经验[2]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尝试过对婴幼儿谷类食品进行铁强化以改善婴幼儿铁营养状况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对照组婴幼儿按家庭习惯添加辅助食品,试验组婴幼儿除按家庭习惯添加辅助食品外,每天补充25克铁强化米粉,5个月后,实验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Hb<120g/L)由25%降为8%。而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没有变化。证实了婴幼儿谷类食品铁强化以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可接受性以及有效性。
我国辅助食品的强化建议[2]
1.强化剂配方和建立相应的法规
在发达国家,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强化有严格的规定:什么食品可以强化,什么营养素可以用于强化,每种特定食物的营养素最大和最小添加量等。例如,果汁可以强化维生素C,婴幼儿谷类食品常强化铁、钙、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可酸。必须富含蛋白质。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婴幼儿谷类食品还允许强化碘、锌、维生素A 、维生素D和其他微量营养素。肉类、水果和蔬菜一般不强化。但在英国,专为婴幼儿食用的肉类产品强化了铁。食品的强化必须在政府法规规定的范畴内实施。
目前,我国卫生部已颁布了有一些有关食品中营养素添加的管理办法及卫生标准,如1986年颁发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1994年颁布的GB14880-94《食品营养强化剂食用卫生标准》,1996年颁布的GB2760-96《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以及GB2760-96《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2000年和2002年增补品种等。但缺少针对婴幼儿的辅助食品强化的指导原则。应依据我国婴幼儿的膳食特点和生长发育状况制定我国自己的辅助食品强化配方,同时伴以颁布相应的标准、法规以及监督监测机制。以保证我国的辅助食品强化的良性发展。
2.拓宽预包装婴幼儿强化食品的市场
多数国家将4~6个月后婴儿首先添加的谷类食品作为辅助食品强化的首选载体食品。“营养强化米粉”在我国中等以上城市的市场也很常见。这种预包装婴幼儿强化食品中富含能量、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产品多是合资企业生产,强化剂的配方都经历了科学论证;食品卫生有保证;食用方便,迅速,直接用温开水调和即可食用;但因其售价高,受消费能力的限制,所以进入不了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消费市场。而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被非正规企业生产的价格低的产品所占领,如“麦乳精”“代乳粉”等。建议生产预包装婴幼儿强化食品的企业采用简化包装,减少流通环节,薄利多销等方法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企业本身。
3.推广家庭内辅助食品强化
在我国小城市和农村,可以采取成本较低的“家庭内辅助食品强化”的办法,由企业生产富含蛋白质或不含蛋白质的“营养基”,其中微量营养素含量为婴幼儿每日需额外补充的营养素量,每日一包,加入家庭内给婴幼儿准备的“粥”、“面条”、“汤”、“羹”或“奶”中,满足婴幼儿的生长需要。家庭内辅助食品强化的方法,价格低,不必改变家庭中传统的喂养习惯,食用方便,容易推广。
4.加强营养宣教
家长的配合对婴幼儿辅助食品强化的实施非常关键,在城市里用媒体和社区,在农村基层妇幼系统县、乡、村“三级网络系统”,对婴幼儿父母进行营养宣传,增长它们的营养知识,了解强化辅助食品对婴幼儿的益处,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购买“营养基”进行“家庭内辅助食品强化”或购买“预包装强化辅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