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空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资金空转指资金在金融体系多个机构间流转,没有流入或者至少是没有直接流入实体经济。[1]
“资金空转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资金融通的环节被拉长了”。目前的主流论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资金只要不是直接从金融机构流向“实体经济”,那么最后流向实体经济那个环节之前的环节都视为“资金空转”。[2]
资金空转的方式有哪些[3]
一、银行委外
银行委外指的是银行将自营或者表内、表外的理财资金委托给非银行机构管理,而非直接将资金投向债券或者信贷,流入实体经济。经估算,我国银行主动管理的委外规模在10万亿左右。
二、通道投向非标等资产
银行通过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方式投向非标、股权、房地产等受限的领域,实现规避监管限定投资范围、降低风险资本计提,绕过存货比等监管指标的效果。
此种模式也是委外模式形成的要素之一,也将其归为资金空转的模式之一。
四、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互买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为大行发放货币,大行再通过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将流动性转移到小行,大行赚无风险价差,小行以较高成本接受资金再委外给非银行机构的冗长资管链条。
资金空转的危害[3]
一、实体融资成本提升
首先多机构层层嵌套,每层机构都通过空转套取一部分利得,最终由实体主体埋单,直接提高了整体实体的融资成本。
二、信用风险积聚
信用风险更易发生,冲击更大:此种空转模式会提高资管行业风险偏好,资管机构被迫“三加”以增厚收益,使得信用风险更容易发生。而由于银行又叠加了资金池模式,风险一旦发生,不同理财产品会相互传导,风险计提又相对不足,会加大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三、引发资产泡沫
通道业务的存在会客观上让资金可以留向监管限制的领域,如通过非标投向房地产市场和银行通过伞形信托投向股票市场。而链条过长使得资金风险偏好提高,相当于变相嵌套了好几层优先劣后结构,使得资金逐利性加强,具有追涨杀跌的特性。这样的空转模式无疑会更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间接推动了14年股市、15年债市、16年房市的疯长。
四、货币政策管控力降低
表外理财拉长了原来央行到银行到实体的货币创造、传导链条、形成央行、大行、小行、非银资管、实体的流动性传导体系。
商业银行在负债刚性和资产荒的背景形成了堰塞湖,创造信用的链条难以被央行完全掌控。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