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资本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
- 作者: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 首次出版: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他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 全书名:《资本论》
- 被誉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经典巨著,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 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 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 的体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 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目录 |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辉煌巨著,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高峰。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与复杂化。为了斗争的需要,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广泛阅读和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深入研读了一千五百本以上的著作,做了大量的摘录和笔记,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他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马克思为写作这本书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出发,为了完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横眉冷对阶级敌人施加的疯狂政治迫 害和一些流亡者败类散布的卑鄙的人身攻击,不顾个人和家庭的贫病交迫,夜以继日地从事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在185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狂 似地通宵总结我的经济学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公众认清事物的实质。”
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对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辨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等人的影响。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辨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济危机发生。他力图揭示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资本论》分三卷。第一卷从商品入手,着重研究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第二卷共分三篇,研究的就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的矛盾。
第三卷即最后一卷探讨的主要论题是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分配的 问题。
《资本论》第一部出版于1867年,《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经过恩格斯认真研究和精心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恩格斯临终前委托考茨基整理剩 余价值学史,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出版。但考茨基违背恩格斯的遗嘱,把它当作独立著作于1904年、1905年、1910年分三卷出版。现在仍把它作为 《资本论》的第四卷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和发展,揭露了它的内在本质和矛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其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根据这一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必然要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资本论》以深沉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普遍规律,对资本主义及其辩护士进行了严厉的指控,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著作。马克思的思想武装了全体工人阶级,并在政治经济学上完成了 一个伟大的革命。全书所涉及的有关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都反映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因此,《资本论》也是一部天才的哲学著作,同时,以其对英国社会经济历史的高度概括又可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就这部书的历史意义,恩格斯曾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看得一览无遗”。
《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当今世界的形势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它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的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获得全人类的意义,他不仅为19世纪的人类所拥有,为20世纪的人类所重视,而且,作为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以后人类各个世纪中,它都将被继承、被发扬光大。
《资本论》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29十八,山林,Anson,Hanmlate,Angle Roh,Zfj3000,Vulture,Shiruolin712,Cabbage,Dan,Yixi,Mis铭,Frawewdccder.评论(共24条)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却没有分析剩余价值的如何合理分配;发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却没有发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以转化的现象;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解决社会矛盾,却无法解决无权阶级与有权阶级的对立矛盾。总而言之觉得似是而非。
《资本论》对于当今社会来讲,仍然有指导作用,对我国的发展的蓝图也有可借鉴之处。但对于其的最终结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结论对当今世界却显得有些无力,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组成了中国的经济体系,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预想中的经济危机,也让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了国家对经济干扰的重要性。虽说社会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经济发展方向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关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让中国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路线,而现在的私有经济占有中国经济的比例以远远超过公有制公司。从实践和发展上看,社会主义资本化和资本主义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却没有分析剩余价值的如何合理分配;发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却没有发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以转化的现象;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解决社会矛盾,却无法解决无权阶级与有权阶级的对立矛盾。总而言之觉得似是而非。
你这个看法有点浅薄吧,你看资本论的全本呢,还是看的中学教科书?得出这个结论。
你这个看法有点浅薄吧,你看资本论的全本呢,还是看的中学教科书?得出这个结论。
那麼請問你有什麼高見呢?
那麼請問你有什麼高見呢?
发改委知道,但反着做。
你这个看法有点浅薄吧,你看资本论的全本呢,还是看的中学教科书?得出这个结论。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当今社会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大锅饭”的!
资本论是一部唯物论,这是肯定的,但恰恰因为是唯物论,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请问一句:人有没有精神,有没有思想?如果有就对了,为什么仅仅从物这一方面研究经济?
《资本论》揭示了剩余价值,却没有分析剩余价值的如何合理分配;发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矛盾,却没有发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以转化的现象;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解决社会矛盾,却无法解决无权阶级与有权阶级的对立矛盾。总而言之觉得似是而非。
有认真看,不错。事物是发展的。
资本论是想证明社会发展是靠生产力及生产方式变更还是因为剩余价值的认识而发展的吗?马在这要用剩余价值证明资本主义必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马却忘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与生产力及生产方式变更有关了,人类社会是有了农耕才进奴隶社会,生产力提高进封社会,生产方式变工业时代进资社会的,这时不提生产以剩余价值求结论是否是神人了,可预知将来变神仙了,变单一化了,可能吗?
剩余价值理论重视了剥削与反剥削关系,实际不是唯物主义观点了,忽视了人类社会是靠物,而这物是生产力与生产力提高包含生产方式的变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分二大部份,一是无生产力,一是有生产力,而有生产力目前分二类,一是农耕时代社会,一是工业时代社会,而这二时代社会是有区别的,农耕时代社会是土地为资源,产品是在帝王将相手里,是私有制,工业时代了,是资源多元化,是各取所需,产品社会化了,如何可称为私有制?且工业时代是资源多元化,必是合作分工才行,讲人性讲合作了,而剩余价值理论却鼓动仇恨了,这与工业时代不符,
无奈的是有很多人还是唯心主义观点,是用思想思维的改变就能改变社会,马的资本论虽然理论不完全正确,但其意义却是深远长久的!因为马是第一位用认识实际物质来论述求证社会发展的,而不是思想思维的改变来论述求证社会发展的!
剩余价值理论重视了剥削与反剥削关系,实际不是唯物主义观点了,忽视了人类社会是靠物,而这物是生产力与生产力提高包含生产方式的变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分二大部份,一是无生产力,一是有生产力,而有生产力目前分二类,一是农耕时代社会,一是工业时代社会,而这二时代社会是有区别的,农耕时代社会是土地为资源,产品是在帝王将相手里,是私有制,工业时代了,是资源多元化,是各取所需,产品社会化了,如何可称为私有制?且工业时代是资源多元化,必是合作分工才行,讲人性讲合作了,而剩余价值理论却鼓动仇恨了,这与工业时代不符,
你这种两极分化额评论好肤浅,看得出来你对正史并不怎么了解,古代不是只有帝王将相,现代也不是没有皇帝
能不能这样理解: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需要像我这样的人来掌控这个剩余价值才行,舍我其谁
《资本论》一书中诠释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从私有制的创生,到不断演化成今天的时代模式。其中对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诠释了无产与资本,两阶级之间存在的矛盾和依附的微妙关系。历史的车轮在推动的过程中,透视了私有制的本质在于在社会进行大生产过程中。资产拥有者与负资产拥有者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被剥削的社会物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论断: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私有制的存在始终是社会化大生产潮流进程中,的最大战略障碍。因此消灭私有制的演化者即资本主义,成为实现全球化社会物资生产所有制的全民化所有制的前奏曲。此书中,诠释的: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中预言了未来两百年内〈1867—2067年〉的经济发展方向。世界的经济战略空间,将由原来的崎岖式转变为,极为平坦化的经济战略空间。由此新旧世界格局的相互变革,将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医疗卫生、金融、自然能源等方面的相互的竞争,来体现。《资本论》一书也在呼唤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全面稳定与可持久性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