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课程编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课程编制(Curriculum Establishment)

目录

什么是课程编制[1]

  课程编制是指为了完成一项课程计划而进行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阶段。

课程编制的模式[2]

  尽管课程系统千差万别,编排它们却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总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结构。这一过程或步骤就是课程编制。严格地讲,课程编制是一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课程编制理论或技术是专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制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的一门学问。但目前高等学校课程编制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这一方面是因为对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起步比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课程编制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总结起来说,目前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经验演进模式和科学设计模式。

  1.经验演进模式

  自从有了高等学校以后,就有了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与当时高等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一样,课程也没有相应的编制理论与原则来指导,经验与探索是最主要的编制依据。随着高等学校的延续与发展,课程内容一直处在变化与改革中,但每一次的变化与改革都不会使课程内容从零开始。从编制模式上看,一般是在大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革与修正。这种改革模式基本上属于渐进式或改良式,既比较容易被人接受,也易于稳定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模式也有比较明显的缺陷,即比较容易满足于传统的经验.对课程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问题往往会出现思之过少或用之过少的问题。尽管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问题,但它能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长盛不衰,也表明了人们对这种模式的接受,并不完全是因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诸如文化传统等,当然,也不排除经验中所具有的科学性问题。

  2.科学设计模式

  这种课程编制模式较经验演进模式在时间上要晚一些,在指导思想上也更强调理性思维,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来的经验演进模式的否定与革命。它主要是针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后,人们对原来的课程设置方式与内容表示不满,力图以新的课程设置模式来打破或代替传统课程的强烈愿望。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敢于摆脱原来课程设置模式的限制,按一种新思路和新规范来编制课程。但这种课程编制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课程编制模式的改革其实也是教育试验的一种,这就决定了新的课程编制出现之前,必须要有相当充分的论证与依据;另一方面,课程编制的影响很可能无法立即显现出来,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这对任何一种新的课程编制模式都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挑战。

  当然,上述两种对课程编制模式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这两种模式往往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这也是长期以来高等学校课程内容既能保持传统,又能不断改革的根本原因。对两种不同编制模式划分的意义,主要在于促进课程编制者在考虑课程的设计与改革时,具有更全面的考虑与把握,使课程编制效果达到最佳。

课程编制的步骤[2]

  通常来讲,课程编制大体上包含4个步骤:确立目标和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形成体系;实施课程;对课程进行评价。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课程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确立和表述目标是课程编制的第一阶段。在确立了目标并科学地表述它们之后,才能依据这些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某种系统结构,借此才能达到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结果,产生出课程方案,其中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要把编制好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拿到实际中去实施。这里的实施实际上是实验性质的实施,其目的在于把人们头脑中的教育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加以落实。最后一个阶段是评价,其主旨在于通过实施检验一下那些包含在课程中的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了目标,说明课程体系构建得比较合理且可行;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则要找出原因,作出改进,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同时又是相互渗透的,在实践中,每个阶段都可以作为起点或突破口。对整个课程编制过程而言,四个阶段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陈寒,林群主编.教育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9.
  2. 2.0 2.1 孟燕主编. 高等教育学教程. 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0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课程编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