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992个条目

讲述教学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讲述教学法[1]

  讲述教学法又被称之为讲演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以口述语言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中,教师有系统、有组织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用言语传递特定内容,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而学生则要尽可能完整无误地表达所接受的内容。

  讲述教学法起始于5世纪的希腊时代,在中世纪大学中盛行起来。直到今天,讲述教学法仍然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讲述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已日益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混合形式。比如,除了教师本人的讲述外,辅之以生活实例;信息技术手段也逐渐成为讲述的重要辅助工具;讲述越来越多地与讨论等方法结合运用。

讲述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假设

  讲述教学法的理论假设认为,存在一套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学术知识或技巧甚至价值体系,这些知识对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可以通过传授来使学生加以掌握。这些知识记载于不同的教材、参考书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传递给学生。从这一假设出发,讲述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估方面都有自身的特性。

  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只要教师的讲授清晰无误,学生就能够从中掌握所传授的知识,教学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传递知识并且让学生再现知识的过程。

  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传授者,他作为“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的成人,需要对所传递的知识、技能等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掌握,通过他的讲解,学生能把握所传递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他不仅策划教学进程,取舍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有所理解,并且还担负教学评价者的职责,监控、监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学生角色:学生作为学习者,主要是坐在座位上静听、抄写笔记或偶尔回答教师的提问,大体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学会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对知识进行讲授,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示知识的基本构成。课堂上的典型表现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正是由于这一特征,讲述教学也常被人们称为“注入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

  学习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围绕着所传授的知识来进行,评估的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

  (二)理论依据

  1.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将教学方法区分为两类:讲解式和假设式。他认为:“采用讲解式教学,讲解的方式、步调和作风,主要是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的;学生只不过是听者罢了。”“采用假设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便处于合作状态——学生不是静坐在课椅上的听者,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在其间担任主要角色。”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坚决否定布鲁纳把发现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也不同意布鲁纳对讲解式教学的批评。相反,他认为,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为了使讲解式教学不致被误用和滥用,奥苏伯尔在理论上说明了它的心理学依据。他所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标准可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机械的与有意义的。人们往往误认为,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其实,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同样,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根据他阐明的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来进行讲解式教学,学生进行的接受学习就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而是有意义和主动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即积极地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二,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

  第三,要学习的新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

  在学校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的材料一般都能符合学习的第三个条件。所以,在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中,关键是学生的心理准备和原有知识基础。奥苏伯尔认为,讲解式教学只有在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之后才能进行。这样的讲解式教学不仅不会导致机械的和被动的学习,相反它是学校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基本形式。

  2.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要素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巴格莱等人。要素主义承认世界的变化,但强调人类文化中的“要素”或“精华”对于变化中的世界的价值。要素主义也因此而得名。

  在知识论上,要素主义认为知识就是思想和观察到的事实相符合。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要用自己的智慧对一些零星的、片断的事实加以反省思考,这样才能对世界的真正本质以及目的有较好的理解。这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且,人类的理性可以使个体把从经验中获得的一些材料整理成知识。所以,从根本上说,认识获得的过程是联系从事认识的个体和有待认识的外部世界的桥梁。

  在要素主义看来,教育就是传授真理、传授知识的艺术。重要的是,教师传授的必须是真理,至于儿童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有兴趣,那是次要的。当然,教师在传授真理的前提下,也要引起学生对真理的兴趣。学校应该成为传授“文化遗产”的机构,要通过教育使这些遗产在新生的一代中再生出来。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在于教师而不在于学生,教师应该处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知识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师是知识的先行掌握者,他们是学生心目中的专家、权威。由于学生“想要”知道的东西和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往往不一致,甚至还常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促使学生明白掌握真理是必要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之前,首先明白前人是怎么认为的。除教学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承担着其他职责,比如,在教室里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为学生提供有益于学习的良好环境等。也就是说,只有在教师的指导和控制下,学生才能充分实现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能力

讲述教学法的步骤与应用[1]

  一、基本步骤

  讲述教学法自古以来就被教师所运用,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近代以前,讲述教学法的典型过程是:

  Image:讲述教学法的典型过程.jpg

  这种教学常具体化为以下9个步骤:教师朗读所选文章;用慢速重读一遍,让学生记下要点;讲解文章大意;逐字分析;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分析;让学生记忆课文;布置班长检查每个学生是否准确背诵这段课文;引导学生就文章大意进行讨论;表扬优秀学生。

  德国近代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他看来,讲述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Image:讲述教学法的步骤.jpg

  明了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简练、清楚、明白地讲解新教材,用讲解、示例等方式进行教学;

  联想阶段:学生要把上一阶段获得的观念与旧有观念联系、结合起来,为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从容不迫的谈话,这种谈话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以便唤起学生已有的观念,并使之建立起与新观念的联系;

  系统阶段:由于需要概括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综合法

  方法阶段:要使学生把系统化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是独立完成各种联系、演算,即按教师指示来修改作业、练习等。20世纪中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任总主编的《教育学》中所揭示的教学过程,也主要是通过教师系统的讲授使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其教学步骤如下:

  Image:讲述教学法的步骤2.jpg

  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述是主要的手段。

  今天,在教学中运用的讲述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讲述的实施,第三阶段是教学后的反思。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首先教师需要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因为讲述教学侧重的是向学生传递一套系统的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学习目标更多地是描述学生要达到的行为(参见《教学论》相关论述)。

  2.其次是拟定和准备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并按照内容的要点将材料加以整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呈现主题。

  3.再次是分析学生背景。虽然讲述教学并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学生的总体特点需要加以考虑。

  第二阶段:讲述的实施

  1.导入。所占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作用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引发学生动机,也可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内在联系。

  2.讲述。按讲述提纲所罗列的内容逐一讲解。讲述的内容要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讲述要注意带有启发性。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

  3.总结。综合讲解内容的要点,将主要内容或结论再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形成对讲解内容的完整印象。

  第三阶段: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讲述教学中,是否真正把学生的动机激发出来了,激发的程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是全部达成还是基本达成;内容的讲述是否层次分明、系统完整;语言的表达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学生的反映是否热烈等。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师清醒地认识自己讲述教学的利弊得失,并且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应用须知

  讲述教学法常为教师采用,但在运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讲述教学法的前提是假定所讲述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和值得传授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尽可能多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知识。另外,教师的知识越丰富,讲述的内容越深刻;讲述的投入越多,其感染力也就越强。

  2.教师对学生的背景要有一定的认识,尤其要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同时要注意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时间。比如,儿童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注意到这些基本的事实,实施的讲授才能事半功倍。

  3.教师应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清晰度,以及讲述过程中非言语行为的恰当使用和配合。

  4.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适时配合提问,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师要注意将讲述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同时注意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增强讲述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讲述教学法的优点与局限

  一、优点

  讲述教学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方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常被人抨击,但由于其自身的一些优点,直到今天仍广为运用,并且在将来也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操作简单、方便

  只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并事先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就可以随时随地加以运用。从现有的学科教学来说,它也适合大多数学科、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

  2.经济、省时。

  讲述教学面对的学生可多可少,在普通的四五十人的教室可以运用,在一两百人的教室也可进行。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最多的人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方法。

  3.适宜传递较为艰深的知识概念

  一些较为抽象、艰深的知识体系和概念,学生很难通过自学或研讨掌握,需要教师为其开启智慧之门。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或通过具体例子对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阐释,使学生掌握其脉络。

  4.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

  对学生来说,学科的入门知识如果不能很好掌握的话,就无法掌握更为艰深的知识。讲述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基础知识。

  5.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互为补充

  例如探究教学前的要点讲述、演示过程中的有关讲解、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概括等,都需要教师用讲述加以辅助。这些教学方法与讲述教学的互相配合,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局限

  讲述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了解其种种局限,才能有意识地对这些局限加以克服,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1.容易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只是一味地聆听教师讲述的内容,缺乏变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只会聆听,不会发问,也不会思考的习惯。

  2.学习气氛单调乏味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参与相对较少,再加上教师长时间的讲解缺乏必要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相对减弱,学习气氛也因此显得单调乏味。

  3.无法考虑学生差异

  讲述教学法往往面对三四十人以上的学生,教师主要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等无法进行差异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不太适用于年幼学生和学科背景较弱的学生

  因为讲述教学常需要学生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年幼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不太适宜。对于本来学科知识背景匮乏、缺乏相关知识铺垫的学生,也不太适宜。

  5.对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求较高

  讲述教学法的长处在于能深入浅出,有层次有步骤地呈现学科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科知识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对要讲述的内容有较为精深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作适当讲解,否则就会错漏百出。

  6.不适用于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和激发创造性思维

  讲述教学法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重在让学生掌握知识,难以引发学生对知识作较为深入的思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1.0 1.1 闫梅红,马燕编著.教师的教法阐释.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Mis铭,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讲述教学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