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骗子综合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骗子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

目录

什么是骗子综合症

  很多极具天赋、创意的人士都经历过类似的心理过程。尽管他们在客观上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在主观上,他们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有欺世盗名之嫌。这类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骗子综合症”。

  这一概念是Pauline Clance和Suzanne Imes在1978年首次提出的。Clance与Imes将此称之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因为他们注意到,很多取得高成就的女性往往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好运气,或者她们曾以某些方式欺骗过别人,因此感到自身的成功存在欺诈性,不配获得成功;就像,她们感到自己就是一个骗子。2017年,这一词汇被收录进了《牛津英语辞典》免费在线词典中。

  保琳(Pauline R. Clance)提出,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打破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循环作用。当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遇到一项新的任务时(如考试),他们将受到担心、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为了消除焦虑,他们对待任务不是表现出拖延行为就是过度准备行为。而当任务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又通常都能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样的结果会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喜悦和放松。然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焦虑,拖延行为或过度准备行为,接着又是获得短暂的放松,自我怀疑。因此,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新的成功反而加强了他们正在欺骗他人的感觉,而不是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自信

骗子综合症临床表现

  距离该现象被人发现距今已接近四十年,不少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最普遍的症状是消极思想;受到影响的人会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工作;在工作场所不想引起注意;并形成加班到深夜或者不给工作量设定适当范围等补偿行为。正在这种心理现象中挣扎的人常常会自我怀疑并担心被人当做骗子。他们失败后会过度指责自己而不是导致失败的其它因素。

  曼哈顿心理学家Joseph Cilona表示:“这些在冒充者综合征中挣扎的人,也更倾向于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而不是他们的优点及辛勤工作,他们也普遍不将他们的成功当做一回事。”

  刚开始,冒充者综合征仅与女性有关。纽约市私人心理治疗师Katherine Schafler表示:“我们依旧生活在一种有不同程度歧视女性的文化氛围中,这些歧视也会在工作场所显示出来。当女性将这些歧视藏在心里之后,它会压制她们在职场上的自尊并扩大冒充综合征带来的鸿沟。”

  但厌女症并不是唯一一个起作用的文化因素,女性也不是唯一一类受影响的人;许多男性也会受到影响。Cilona说弥漫在美国文化中的那些对成功、金钱和名声的迷恋也有可能会加剧冒充综合征。他指出:“当这类价值观被人推崇之后,有没有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也被强化了。”

  1、具有冒充者综合征这种倾向的人往往是一些很成功的人,但他们对自己的成功心存怀疑,认为他们不是靠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就像是一个冒名顶替者,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自己的欺骗行为。

  2、许多功成名就的人在内心深处并不相信自己的成功,似乎一切只不过是偶然,自己获得晋升、谈妥客户、得到荣誉等都是碰上好运气、好机遇而已,总觉得自己配不上所处的地位,害怕总有一天从高处跌落,被打回原形。这也是冒充者综合征的表现。

  另外,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反复怀疑自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米·库迪(Amy Cuddy)在研究中收到数千封拥有“冒充综合症”的人来信,其中男性数量约占一半。

骗子综合症成因

  这种心理的形成因素主要分两类:一种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寄予厚望,在过度的夸赞中孩子会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另一种是因为在被忽视的环境中成长,儿时总是得不到肯定,甚至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被告知那只是侥幸。这两种极端环境都会在一个人的内心埋下“自我否定”的种子,并通过生命中经历的“阶段性仪式”触发自我怀疑。

  骗子综合症通常出现在高成就群体中,这类人往往在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他们之中有优秀的企业家,有育儿有方的家长,有在自己职业生涯中颇有建树的个人。演员、职业运动员、商人……有男性也有女性。约有70%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患上某种程度的骗子综合症。

骗子综合症的例子

  浙大病

  「浙大病」这个提法是知乎大V动机在知乎的专栏上首先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很多很优秀的浙大学生,他们都觉得自己不够完美,不够优秀,甚至于「来到浙大」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形式。于是他们压榨自己的每一分钟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完美,连多吃一口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每当他们安静下来不做事,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和挫败感。在这种对完美的无止境追逐中,他们感受到极度的焦虑和痛苦。

  艾玛·沃特森

  凭借影片《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一角为中国观众熟知英国演员的艾玛·沃特森也曾坦露过自己类似的困扰:

  “我努力取得的成绩并无法增强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无能。进步越大,这种自我怀疑越是强烈。这就像一个怪圈。我时常忧虑,生怕别人发现其实我是个‘骗子’,我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引自2013年5月29日的英国《每日邮报》

   曾出演影片《剧院魅影》的苏格兰影星杰拉德·巴特勒曾坦言:“如果有人问我,是否觉得自己名不副其实,我想我的回答不是偶尔,是每天有18小时都沉浸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自怨自艾的时候绝对多过奋发向上的时候。”

  蒂尔达·斯文顿

  英国演员蒂尔达·斯文顿,由于其在电影《迈克尔·克莱顿》中的出色表演,赢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在接受《查理·罗斯访谈录》节目采访时,却坦言:“我从未设想自己成为一名演员。大家都把我当作一名演员来看待,我自己却无法坦然面对这个身份。我甚至希望能有一位名副其实的演员站出来,告诉大家:她其实是个‘骗子’”。

  朱迪·福斯特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身上。1989年,她凭借自身在影片《被告》(又译《暴劫梨花》)中的精湛演绎,问鼎奥斯卡影后。可当时的她对自己毫无自信,“只觉得自己是硬撑着才完成了那些不可能的任务。有一天公众会发现其实我有太多不明白的东西。当时不明白,时至今日依然不明白。”(引自笔者的文章《才女的认知与情感》Gifted Women:Identity and Expression)

骗子综合症的治疗对策

  瓦莱丽·扬博士是研究这方面的权威,美国《企业家》杂志曾刊登过她相关的论述。扬博士认为:无论企业家还是社会名流,太多人无法内化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通常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命运的垂青或是机缘巧合。总有一种眼前的成就并非最终结果,随时会有意外发生的忧虑。尤其少年得志或涉世未深便平步青云的人,患有该综合征的概率更高。此外,不被外界看好却最终成功的人也同样是高发人群,譬如在传统男性行业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女性。

  她认为“骗子综合征”患者的自我怀疑心理往往由来已久。然而,虽是顽疾,却非绝症。她还援引卡罗·德威克(Carol Dweck,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译者注)的著作《心理定向与成功》(Mindset)中的观点:“究竟要付出多少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会左右人们自我评价的方式。如何面对成功与挫败,也正是取决于此。”

  她还研制出了治愈“骗子综合征”的“药方”。

  第一味:相信他人评价

  客观能力的强弱并不是自我评价的全部,“骗子综合征”患者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还需多多参考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小组评议的结果、上司的提拔、给自己推荐信的内容,这些通常都更为客观、公正。

  第二味:抓住竞争机遇

  别总觉得自己资质平平,做起事来也会变得畏首畏尾。该出手时就要大胆出手,让大家看到你的才能。

  第三味:拒绝孤立无援

  人都是需要陪伴与分享的,常与信任的朋友、同事聊聊心事。找到工作中相信你能力的导师和同盟。

  第四味:坦然面对成就

  取得成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允许自己“沾沾自喜”,大胆享受成功与褒奖。

  第五味:切莫盲目谦虚

  对于他人的赞美,何必推辞?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表示感谢。

  第六味:无需高估他人

  那些看来自信满满的人,也有可能腹中空空,他们未必就懂的比你多。人类容易高估自己,这点已得到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33,陈cc,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骗子综合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