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控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职工素质控制是指对员工素质所进行的控制。目的是获得高素质的员工。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由人制定的,也要靠人去执行。因此,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使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而低素质的员工,则完全相反,不仅会降低内部控制的应有管理效果,而且可能有意钻空子,从而造成内部控制的失败。
1、招聘程序。
严格的招聘程序是保证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人事部门须对应聘人员进行细致的调查,通过审阅应聘人员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与以前的受聘单位联系、面试等方法评估应聘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所掌握的技能情况,调查其以往有无不诚实行为和渎职情况的发生。
2、行为手册。
建立完善的作业标准,使每个职工都知道应遵循的行为要求,并将其用作考核评价职工行为的依据。建立作业标准有利于企业处理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于揭露不正常的经济活动。
3、培训计划。
对于新增加的职工,必须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或上岗培训,这是员工素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职工培训时,可以按职工的工作岗位和每个岗位的程序手册进行,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保证各级人员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4、考核奖惩。
企业应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对工作勤奋、业绩突出的职工,应予以表彰和晋升;对能力不足的职工,应及时调整其工作岗位;对玩忽职守,甚至造成企业损失的职工,应予以批评、降级甚至解聘。
5、信用保险。
企业可以建立职业信用保险机制,例如,与重要岗位的员工(如销售、采购、出纳等)签订信用承诺书;也可采取推荐人制度,任命重要岗位的员工需要两名以上高级职位的管理人员举荐;甚至还可以办理商业信用保险。实施了信用保险制度后,不仅能在遭受财产损失时取得赔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制止犯罪的威慑作用。
6、岗位轮换。
每项工作岗位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轮换,通过轮换交接,企业可以取得三个方面的管理效果:第一,可以揭露前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差错和弊端,同时抑制不法分子的不良动机。第二,可以增加各个岗位,尤其是相临岗位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相互配合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可以克服传统的或历史遗留下来的弊端,摆脱特定环境下的惰性和依赖。因为新顶岗的职工更可能提出改进工作的新设想,改善工作程序,并提高工作效率。
7、因岗用人。
企业中,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员。因此,在工作安排上,应该尽量根据不同的岗位来选择和任用人员。比如,对于会计和出纳岗位,需要诚实、守信、谨慎、心细的人员,而对于销售、公关岗位,则是更加强调人员所具有的外向性和善于交流的能力。
职工素质控制,主要是把好三关:
1、加强对员工招聘环节的控制,保证招聘到素质比较高的员工。
2、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教育培训。
3、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及时淘汰不称职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