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诺悖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美诺悖论,是指一个人既不会寻找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会寻找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不会寻找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他也不会寻找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不知道要寻找什么。
在柏拉图的《对话集》中,曾经记载了苏格拉底和美诺关于道德意义探问的一段对话。在苏格拉底到集市上询问了许多年轻人有关“道德”的意义之后,美诺开始问苏格拉底:“你是不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苏格拉底说:“对,我是在找寻人生的意义”。美诺又问:“你现在是否已经找到了人生意义?”苏格拉底说:“我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我正在找寻人生的意义过程当中,我希望找到人生的意义。”美诺说:“你既然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只是在寻找的过程中,那么你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假如有一天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你如何知道这正是你要寻找的意义;如果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你刚刚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时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一件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你又怎么去寻找它呢?你凭什么特点把你所不知道的东西提出来加以研究呢?在你正好碰到它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这是你所不知道的那个东西呢?”美诺提出的这个极富争辩性的论题即“一个人不可能去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可能去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这一著名的美诺悖论不知让多少哲学家为之困惑不已并伤透了脑筋。因为美诺提出了一个复杂的知识论问题,并要求对“知识是什么?”以及“什么知识对人才有价值或意义?”这两个命题进行回答。
为此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一论断,他回答了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在具有不可逆性的时间向度上建构知识与人格的内在统一从而获得可能的人生意义。在这个命题中,“美德”同时也蕴涵了“智慧”的意义。换言之,如果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幸福、支持学生追求幸福、促进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话,即使“幸福”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么,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一个富有智慧的人,一个具有美德的人,一个有知识的人。
简言之,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但是,文化的本质又是什么?作为类本质存在的人,从一出生便必然进入一个他无法选择、并历经世世代代不断积累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因此,人的存在总是离不开与其具有血脉相连的种族或民族中。而民族文化的积累需要依靠教育来传承,同时不断开放自身接受不同范型的外来文化的碰撞并与之交融从而实现其内在质素的超越。故而,只有在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由传统的文化脉络中,人才有可能获得不断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去寻找可能的、或许自己并不知道的人生意义。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不知道”的偶然性的存在,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必然获得超越“知道”的美学意义从而获得对人生意义真谛的探问,即使人类与之擦肩而过,但人生的意义可以自然得到彰显。于是,学校习得得知识只有转化为主体行动的能力,个体的积极自由才可在具有较多消极自由的文化脉络中得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