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创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态创业(Ecopreneurship)
目录 |
什么是生态创业[1]
生态创业是生态文明时代孕育的新型创业模式,一种基于维护生态和谐,倡导健康环保理念的青年成功创富之路。有下面四种定义:
第一类是根据“创业机会论的特征”来定义生态创业,生态创业是识别和利用由于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机会的活动;将生态创业视为发现、创造和利用机会的过程,这种机会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
第二类是根据“创业企业的绿色产出”来定义,生态创业从狭义上来看,是创造性地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创立过程;从广义上看,是具有创新性、以市场为导向、受人格驱动的价值创造形式,它不仅包括新创企业,还包括产生有利于环境的创新产品和活动的企业内创业。
第三类是将“改善环境作为手段实现经济利润”来定义,生态创业是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达到赚钱目的的环保商业措施。
第四类是以“降低环境退化为创业的最终目的”来定义,生态创业是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家行为;生态创业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行为;生态创业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的创业。
生态创业主要特点是:
2.创业组织主张乐活,文明,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3.创业文化以和谐创新为主要理念,注重生态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统一再造。
4.创业平台以网络和主题合作团队形式存在。
5.创业项目侧重于生态环保领域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
6.适合各类人群。
生态创业的障碍[1]
1.技术障碍
获取和引入生态创业所需技术具有一定难度。绿色技术依赖的大量知识、多学科能力和人力资源,往往是复杂的、需累积的且难以获取的,而绿色技术的信息可获得性会影响创业者对生态创业机会的接近和识别。另外,生产与消费、基础设施以及市场也会影响环保技术的引入,这些都会对生态创业造成影响。
2.市场障碍
生态创业存在市场创造的困难。由于消费者不会直接面对其环境不友好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因此缺乏环保意识,消费行为变化非常缓慢,从而阻碍绿色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形成和成长。
3.经济障碍
一方面,生态创业难以从外部获得足够资金。很多绿色创业活动很难被既定金融机构看中,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对待一般的创新,尤其是绿色创业,都采取“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投资于生态科技通常比投资于污染治理更昂贵,因为生态创业不仅意味着巨大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成本,尤其在能源领域,还必须面临环境创新所需承担的“双外部性(环境和技术)”;生态创业者与创新中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否通畅,影响生态企业的创立。
另一方面,生态创业企业也更容易面临创新的财政问题。生态创业承担的重要风险(科学或技术、经济和法律),容易产生沉没成本(关于基础设施、设备维护、工人培训等),导致其财务前景面临很多问题。
4.制度障碍
绿色知识产权保护的缺乏,是生态创业的重要阻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太阳能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一致性社会规范,即人们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的一致性高,会降低促进生态创业政策的有效性,抑制生态创业的可能性。
生态创业的推动因素[1]
(一)内部力量
即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包括其绿色价值观和道德理性。
生态创业者个人的绿色价值观,是他们进行生态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是生态可持续的拥护者,并且想改变世界。他们的企业建立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致力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生态创业者的道德理性是他们环境导向和绿色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生态创业的目的已超出了对利润的渴望,更希望世界适宜居住。尽管道德往往不是建立企业的唯一理由,却可能是生态创业者和传统创业者创业动机的唯一主要差异。
(二)外部力量
外部力量即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推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的稀缺、政策的规制。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全球人口的增长,生态创业者必须寻找新技术来保护环境,以保证有充足的资源去满足现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政府的政策迫使生态创业者进行生态创业。由于政府规则的压力过大,废物处理的成本又高,他们只能实践环境友好型商业。制度环境对生态创业有直接的驱动作用。拉动因素包括:金融激励、消费者的需求、绿色组织战略伙伴的榜样作用。
经济和金融因素对生态创业者来说是重要的诱因。一方面,创业者在识别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机会后,发现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产生创业租金以赚取利润,就会进行生态创业;另一方面,给予生态创业者专门的投资和其他特殊基金项目,将会鼓励和支持这些有生态头脑的人把他们的想法或信念付诸实施。
生态创业政策[1]
第一,生态技术创新支持。为创新技术设立经济和财政奖励,重新调整政府资助政策,增加生态技术研发的公共资助。例如将改善环境绩效作为目前研发计划的标准之一,或将与环境相关的研发作为当前研发项目的子项目。
第二,生态创业资金支持。可以为生态创业企业设立政府津贴、财政资助,以及通过税收抵免增强融资支持来改善融资渠道。比如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对购买逐步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商品,以及非消耗臭氧层物质技术的新投资,免缴关税和消费税。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系统来促进私营企业的投资,解决生态创业的资金问题。
第三,生态创业人力资源支持。劳动力市场的刚性会降低创新,政府和经济发展部门应该支持灵活的劳动市场政策来促进工人流动,因此,应该制定打破劳动力市场刚性的政策,以及为劳动力提供生态企业相应的技能发展培训,帮助绿色企业成长。
第四,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绿色企业的最大挑战是从产品研发过渡到产品生产及其市场扩散,建立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顺利过渡;对消费者购买环保产品的行为给予奖励和津贴,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补贴和补助手段来影响消费者行为,增加环保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生态创业未来研究方向[1]
第一,生态创业的操作化问题。虽然生态创业已有很多定义,但是操作化程度低,这样会阻碍研究的深入,因为不能断定是否为生态创业,就不能有效地分析它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未来应该更加关注生态创业测度的研究。
第二,生态创业的障碍和诱因的作用大小与作用机制问题。尽管现有研究归纳出生态创业的障碍和诱因,但没有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障碍和诱因的作用大小,以及作用最大的因素对生态创业的作用路径,这样就不能有效揭示生态创业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本质;此外,现有研究大都使用定性方法,较少使用定量的实证方法,探索出的影响因素说服力不强。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各因素对生态创业的作用大小,以及关键因素对生态创业影响的作用路径。
第三,生态创业效果的量化问题。虽然认为生态创业能有效地改善环境,但并没有对实际效果大小进行测度。如果不测度,就不知道生态创业对环境退化和企业绩效是否真正有积极作用,这样就影响了生态创业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对生态创业产生实际效果大小的测度。
第四,促进生态创业的结构化政策问题。现有的促进生态创业的政策系统性不够强,而结构化政策能产生协同作用,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借鉴促进创业的MOS模型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促进生态创业的结构化政策。
第五,生态创业的案例研究。现有的研究还缺乏对真实案例的实证分析,而根据可以从生态创业的成功案例中,发现成功的因果关系,以此促进生态创业。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生态创业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