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评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环境经济评价[1]
环境经济评价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损害和效益进行货币化计量的过程。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2]
(1)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
(2)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获得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途径:
受影响物品的市场信息
其他事物中包涵的有关信息
直接调查个人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
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型[2]
(1)事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2)事后评价(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经济核算)
(3)变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4)存量评价(环境经济核算)
环境经济评价的必要性[3]
我国目前只是在国家层次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在操作层次上,地方政府或区域没有有效的操作程序和途径,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付诸实践,因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没有被真正贯彻执行。究其很本原因之一,是由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不全,已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尚不能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和决策,实际操作性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货币化的指标更能引起人们的共识,因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通过环境经济评价进行货币化量度。
2.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一般是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先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然后由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形响评价。这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没有进行较为详细的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模式,不可进免地存在诸多弊端,请如未对资源、环境价值进行系统、全面评价;过分集中于建设项目;忽视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等。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这种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溶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理论,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其结合点就是环境经济评价,即需要更多地运用社会、经济学手段对缺乏市场价格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量进行定量分析。
3.环境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市场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甚至完全忽略了环境物品和服务的价值,导致环境物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低价甚至无价的状况,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可以明确到断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量度。而环境经济评价即货币化技术的运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开展环境经济评价是环境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环境经济评价表现出社会成本效益,其本身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含义,更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环境经济评价使得成本—效益分析变得易于操作,且存在较强的对比意义,有利于判断是否为可持续发展,从而进行决策;
(3)由于货币贴现率的存在,使得环境经济评价结构易于在时间序列上进行比较,也使得环境经济评价能够实现其动态评价,保库可持续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和连续。
4.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加入“WTO”后,根据“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原则,外商将享受“国民待遇”,加之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不惜牺牲环境代价,盲目招商引资,追求经济泡沫式增长”的短期行为,这些都将造成我国的环境资源如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如果不对这些环境资源进行公平合理的环境经济评价,必然造成我国自然资本存量的大量减少,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在新形势下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就必须开展环境经济评价。
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和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贯彻执行。就必须以传统环境影响评价为载体,进行环境经济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这样既保证了操作程序的有效性,又有资金保障具体的操作程序为,在项目立项、区域开发或政策制定时,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构建和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评价的方法[2]
(一)直接市场评价法
根据生产率变动评估环境改变的影响,环境视为生产要素,利用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稀缺特征,就要利用影子价格定量评估环境损害的成本或环境改善的效益。
直接市场评价法适用于:
②泥沙沉积对下游使用者的影响
③酸雨对农作物、森林、材料和设备的影响
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⑤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⑥排水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⑦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二)揭示偏好法
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环境相关性强的市场中支付或收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估算环境变化的经济价值。包括三种方式:
(1)内涵资产定价法
(2)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3)旅行费用法
(三)陈述偏好法
(1)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调查,发现人们对一定环境变化的定价
(2)对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和对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适用范围:
①空气质量和水质
②休闲娱乐(包括钓鱼,公园,野生生物)
③生态系统保护,如森林
④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⑤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
⑥交通条件改善
⑦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
环境经济评价的时间效应[4]
任何项目、规划往往需要跨越一定的时问段,因为费用和效益与建设周期、规划周期有关,所以费用与效益的发生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环境经济评价中,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依据经济理论,可以通过社会贴现率进行比较。社会贴现率是由国家规定的把未来的各种效益和费用折算成现值的估量。运用社会贴现率把不同时期的费用和效益化为同一水平年的现值,使整个时期的费用或者效益具有可比性。通常在现在可以得到的效益和十年后得到同样多的效益之间选择,人们都希望选择前者。
社会贴现率的选择对于环境收益一成本的计算、规划环评中决策方案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当用社会贴现率作为资源配置的指针时,没有最优或者正确的贴现率,因为它仅是把资源使用时率的价值判断纳入到投资决策的常规方式之中。总而言之,在规划中,对于资源配置的控制权在当代人的手中,社会贴现率的确立,关系着未来的资源分配问题,关系到环境资源持续利用,尤其是在一些不可逆的决策情况下,这一点更为确切。
环境经济评价中的技术问题[4]
1.优先序设置
优先序是建立在环境评价和经济分析基础之上的,它的涵义是环境经济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资源——无论是财政还是人力的和机构的却是有限的。因此,环境经济评价应用在规划环评,首先应该通过环境评价方法识别主要的环境问题,在根据项目的研究资金来确定经济评价对象的优先序。优先序设置使得环境经济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环境经济评估方法的选择
由于环境质量没有市场,所以不可能有市场数据度量出它的价值,而不得不用那些比较问接的方法。大体上讲,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凡是当环境质量的变动影响到进人市场的产出或投入时,这部分就可以使用市场价格来度量。第二、享受到环境变动的影响的人们,询问他们个人的支付愿望。第三、环境质量的变动会导致个人行为上的改变,度量这些改变也可能估计出他的支付愿望。第四、有时环境质量的变动会以市场价格的形式变成资金,如财产的价值和工资等等,度量这种资金额的效果,也可以对环境改善的支付愿望进行估价。
显然,这四类方法不是彼此独立和彼此无关的,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交错的。各种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没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导致具体选择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时随意性较大。实际上,对于同一种环境服务功能而言,如果采用不同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其计算结果常常是不同的,甚至差别是非常大的,评估结果就难以客观评价。因此,应用于规划环评中的环境经济评估方法既要符合紧密结合评价区域环境影响特点,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又要依据可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提倡多种方法结合,评估环境影响,以期准确地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区域内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