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船运输市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油船运输市场(Tanker Transportation Market)
目录 |
油船运输市场是指以油船运输服务为交易对象的需求者与供给者的交易关系。
油船运输市场的主要特点[1]
(1)油船运输的货种单一。油船属于为特定的货种、特定的航线所设计的专用船,在货源方面常受到限制,只能运输石油及其制品。
(2)油船运输的运距长。世界石油的供应地主要在中东地区、加勒比海、西北非、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世界石油的消费国(地区)主要是美国、西欧、日本、中国。石油产地与消费地之间距离不~。但从运距来看,油船的平均运距比其他货类的平均运距要长。
(3)货主的集中度更高,货主参与工业航运更多。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1973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是一个国际卡特尔组织,作为石油出口者它在总出口中占绝对优势。
b.世界油田的国有化使产油国控制了石油的生产,但跨国公司却通过与产油国签订长期合同控制了石油的贸易和运输。
c.从石油消费方面看,进口国的政府往往通过石油储备的战略性计划和能源保护计划来影响石油贸易,并进而影响油船运输市场。
油船运输市场的市场结构[1]
油船运输市场的变动
(1)需求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由于发现了新油田,世界石油价格大幅下降,刺激了石油的消费,如欧洲和日本都完成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向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转变。结果作为石油进口国的欧洲和日本在整个60年代原油的进口量剧增。
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出现,情况发生了改变。石油价格的飞涨使美国、欧洲和日本出现经济萧条,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减缓,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下降。这些变化引起世界石油贸易和油船运输需求的大幅度下降,造成油船运输市场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持续不景气。
石油供应地也是影响油船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60年代中东石油在整个世界石油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世界原油的平均运距从4500海里延长到7000海里,导致对油船需求大增。70年代以后,世界原油进口下降,中东石油贸易的比重也下降,原油平均运距缩短到5000海里,这也是油船需求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事实在航运界被称为“油船需求乘数(Ship Demand Multiplier)规律”。
(2)供给方面。20世纪60年代后期,油船船东为了利用规模经济性,大力发展20万吨以上的巨型油船。油船的大型化对港口和航道的水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油船运输来说最为重要的苏伊士运河。1967年的中东战争导致苏伊士运河关闭,从中东装运原油至美国和欧洲的油船都绕好望角,也就在那时,巨型油船开始问世。1975年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水深由11米浚深到16.2米,能通过满载的15万吨船舶,从而导致了10万吨至15万吨的中等吨位油船需求的上升。油船运输市场行情主要受世界石油工业和石油贸易的影响。从油船运输市场特点来看,油船运输市场接近于买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影响油船运输市场运价变动的主要因素[1]
影响油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世界石油工业和石油贸易(表现为石油价格)、运输距离、世界范围内的政治、能源政策、战争、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油船供给则取决于现有油船的保有量、船舶的营运效率、新船竣工量、废旧船的拆解量、海难灭失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影响油船运价的主要因素:
(一)油船市场供求平衡状态从根本上说,油船运力供给与运输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是影响油船市场费率变动的根本原因。
油船供求之间的平衡状态可用供求差额或供求差额率(%)表示。
供求差额=船舶供给量-船舶需求量
供求差额率=供求差额/船舶供给量×100%
在运力过剩情况下,运价的变化与油船市场的供求差基本是同步变化,即当供求差减少时,运价即下降,进而影响了船舶供给,使供给减少;供给的减小,又使供求差减小。而当供求差增大时,运价则开始上升,进而刺激供给,使供给有所增加。在油船市场上,运价对供求差变化的反应是敏感的。
(二)油船市场供求的季节性变化海上油运的运价是油运市场供求变化的“晴雨表”,它随着市场供求季节性的变化而又不同,所以有旺季和淡季之分。通常冬季油船运价上扬,夏季运价下跌。另外,由于油船供给有一定的“刚性”,很难转移到其他货类市场,因而在油船市场上短期供给弹性较小,这都是造成运价波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