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现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模拟现实(simulation hypothesis)
目录[隐藏] |
模拟现实(simulation hypothesis),“模拟假说”“模拟假设”或者“模拟理论”是指所有的现实,包括地球和宇宙的其他部分,实际上都可以是人工模拟,例如计算机模拟。
模拟现实与哲学史上的各种其他怀疑情景非常相似。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以目前的形式推广了这一假设。这种假设与我们所有的感性经验相兼容的说法被认为具有哲学怀疑论形式的重大认识论后果。这一假设的版本也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在许多故事和电影中作为一个中心情节。
简单说:我们永远不可能证实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关于现实是一种幻觉这一基本论点,有着悠久的哲学和科学历史。这种怀疑的假设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庄子的“蝴蝶梦”,或玛雅的印度哲学,或古希腊哲学中的Anaxarchus和Monimus将现存的事物比作场景画,并假设它们类似于在睡眠或疯狂中经历的印象。
勒内·笛卡儿(RenéDescartes)也将该假设的一个版本理论化,作为哲学论证的一部分。
Nick Bostrom的假设:
许多科幻作品以及一些严肃的技术专家和未来学家的预测都预测,未来将有大量的计算能力。让我们暂时假设这些预测是正确的。后人可能会用他们超强的计算机做的一件事就是对他们的祖先或像他们祖先一样的人进行详细的模拟。因为他们的计算机非常强大,他们可以进行大量的模拟。假设这些被模拟的人是有意识的(如果模拟足够精细,如果思维哲学中某个被广泛接受的立场是正确的,他们就会有意识)。那么,像我们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可能不属于原始种族,而是属于由原始种族的高级后代模拟出来的人。
Nick Bostrom的结论:
因此,有可能认为,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会理智地认为,我们可能是在模拟的头脑中,而不是在原始的生物头脑中。
因此,如果我们不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计算机模拟中,我们就没有资格相信我们的后代会对他们的祖先进行大量这样的模拟。
Nick Bostrom的模拟论证: [1]
2003年,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了一个他称之为“模拟论证”的三元悖论。尽管名字如此,博斯特罗姆的“模拟论证”并没有直接证明我们生活在模拟中;相反,博斯特罗姆的三重困境认为,三个看似不太可能的命题中的一个几乎肯定是正确的:
“达到人类后阶段(即能够运行高保真祖先模拟)的人类级文明的比例非常接近于零”,或
“对模拟其进化历史或其变体感兴趣的后人类文明的比例非常接近于零”,或
“在所有有我们这种经历的人中,生活在模拟环境中的比例非常接近。”
三元悖论指出,技术成熟的“后人类”文明将拥有巨大的计算能力;如果他们中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运行“祖先模拟”(即对祖先生活的“高保真”模拟,从现实到模拟祖先都无法区分),那么宇宙(或多元宇宙,如果存在的话)中模拟祖先或“模拟人”的总数将大大超过实际祖先的总数。
博斯特罗姆接着使用了一种人类推理来声称,如果第三个命题是这三个命题中的一个是正确的,并且几乎所有有我们这种经历的人都生活在模拟中,那么我们几乎肯定生活在模拟之中。
博斯特罗姆声称,他的论点超越了经典的古代“怀疑论假设”,声称“……我们有有趣的经验理由相信关于世界的某种分离主张是正确的”,三个分离命题中的第三个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生活在模拟中。
因此,博斯特罗姆和大卫·查默斯等与博斯特罗姆观点一致的作家认为,“模拟现实”可能有实证原因,因此模拟现实不是一种怀疑假设,而是一种“形而上学假设”。
博斯特罗姆表示,他个人认为三个三悖论命题中哪一个是正确的,没有有力的论据:“如果(1)是真的,那么我们几乎肯定会在达到后人类之前灭绝。如果(2)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先进文明的进程中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趋同,以至于几乎没有任何人愿意运行祖先模拟,并且可以自由运行。如果(3)是真的,那么我们几乎肯定生活在模拟中。在我们目前无知的黑暗森林中,在(1)、(2)和(3)之间大致平均地分配一个人的信任似乎是明智的……我注意到,听到模拟论证的人通常会说,“是的,我接受这个论证,很明显,获得的是可能性。”但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n。有些人认为(1)是真的,有些人则认为(2)是真,还有一些人认为(3)是真。”
作为三元悖论的推论,博斯特罗姆表示:“除非我们现在生活在模拟中,否则我们的后代几乎肯定不会运行祖先模拟。”
模拟现实的物理测试假设
2012年,波恩大学(现位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塞拉斯·R·比恩(Silas R.Beane)和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佐赫·达沃迪(Zohreh Davoudi)和马丁·J·萨维奇(Martin J.Savage)在一篇联合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测试一种模拟现实的方法。
在有限计算资源的假设下,宇宙的模拟将通过将连续时空划分为一组离散的点来进行。与晶格规范理论学家今天进行的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构建原子核的微型模拟类似,在他们的工作中研究了类似网格的时空的几个观测结果。提出的特征之一是超高能宇宙射线分布的各向异性,如果观察到,这将与这些物理学家的模拟现实一致。2017年,坎贝尔等人在他们的论文《论模拟理论的测试》中提出了几项旨在测试模拟现实的实验。
2019年,哲学家普雷斯顿·格林(Preston Greene)建议,最好不要发现我们是否生活在模拟中,因为如果发现这是真的,这种了解可能会结束模拟。
博斯特罗姆人道主义推理批判
进一步信息:人类原理
博斯特罗姆认为,如果“所有有我们这种经历的人中,生活在模拟环境中的比例非常接近”,那么我们很可能生活在模拟中。一些哲学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认为“模拟人”可能不像未模拟的人类那样有意识地经历,或者他们是人类而不是模拟人对人类来说是不言自明的。
哲学家巴里·戴恩顿(Barry Dainton)修改了博斯特罗姆的三重困境,用“神经祖先模拟”代替博斯特罗姆“祖先模拟”(从缸中的字面大脑,到遥远的未来人类,他们会产生高保真的幻觉,认为自己是自己的远祖),基于每一个哲学学派都同意,足够高技术的神经祖先模拟体验与非模拟体验是无法区分的。即使高保真计算机模拟人从未意识到,戴恩顿的推理得出了以下结论:要么人类水平的文明达到了人类后阶段,能够并愿意运行大量神经祖先模拟的比例接近于零,要么我们处于某种(可能是神经)祖先模拟中。
一些学者断然拒绝或对人类推理不感兴趣,将其斥为“仅仅是哲学的”、不可辩驳的或本质上不科学的。
一些评论家认为,我们可能是第一代人,而所有有一天会被创造出来的模拟人都还不存在。
宇宙学家肖恩·M·卡罗尔(Sean M.Carroll)认为,模拟现实导致了一个矛盾:如果我们是典型的,就像假设的那样,而我们没有能力进行模拟,这与论证者的假设相矛盾,即我们很容易预见到其他文明最有可能进行模拟。
物理学家弗兰克·威尔切克(Frank Wilczek)提出了一个经验上的反对意见,他说宇宙法则具有“不适用于任何事情”的隐藏复杂性,而且法则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有这些在模拟中都是不必要的和无关的。他进一步认为,模拟论证相当于“乞求问题”,因为模拟宇宙的潜在现实的性质是“令人尴尬的问题”。“好吧,如果这是一个模拟的世界,那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有什么规律?”
三元悖论中反对模拟现实的论点
一些学者接受三元悖论,认为第一个或第二个命题是真的,而第三个命题(我们生活在模拟中的命题)是假的。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使用博斯特罗姆的三重困境作为反对近无限多重宇宙的一个可能论点的一部分。这一论点如下:如果有一个近乎无限的多元宇宙,就会有人类后文明在运行祖先模拟,因此我们会得出一个站不住脚的、科学上弄巧成拙的结论:我们生活在模拟中;因此,通过还原和荒谬,现有的多元宇宙理论很可能是错误的。(与博斯特罗姆和查默斯不同,戴维斯(以及其他人)认为模拟现实是自取灭亡的。)
一些人指出,目前还没有任何技术证明能够促进足够高保真的祖先模拟的存在。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后人类文明创造这种模拟在物理上是可能的或可行的,因此就目前而言,第一个命题必须是正确的。 此外,还有计算限制。
物理学家马塞洛·格莱塞反对后人类有理由运行模拟宇宙的观点:“……如此先进,他们会收集到足够的关于他们过去的知识,对这种模拟几乎没有兴趣……他们可能会有虚拟现实博物馆,在那里他们可以体验祖先的生活和苦难。但对整个宇宙进行全面的、耗费资源的模拟?听起来像是巨大的时间浪费。Gleiser还指出,没有合理的理由停止在一个模拟级别,这样模拟的祖先可能也在模拟他们的祖先,等等,产生了类似于“第一原因问题”的无限回归
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与乔·罗根(Joe Rogan)的一次播客中表示,“如果你假设有任何改进的速度,游戏最终将无法与现实区分开来”,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很可能处于模拟状态”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是该假说的另一位备受瞩目的支持者,他在NBC新闻采访中表示,该假说是正确的,给出了“超过50%的可能性”,并补充道:我希望我能提出有力的反对意见,但我找不到。
在哲学中的其他用途
除了试图评估模拟现实是真是假,哲学家们还用它来说明其他哲学问题,特别是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大卫·查默斯(David Chalmers)认为,模拟人可能会怀疑他们的心理生活是否受环境物理的支配,而事实上这些心理生活是单独模拟的(因此,事实上,不受模拟物理的支配)。
Chalmers声称,他们最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并不是由物理原因造成的,并认为这意味着笛卡尔二元论不一定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哲学观点的问题,尽管他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关于个人身份的哲学观点也提出了类似的论点,认为你可能是另一个人,而不是你自己,以及关于夸夸其谈的观点,认为颜色可能看起来与他们不同(反转光谱场景)。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声称,这一切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将心理生活与模拟物理联系起来。
在流行文化中的体现
第一个将现实作为模拟的基本概念表述出来的是公元前380年的柏拉图,他在著名的《洞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中描述了从小就被监禁的人(但不是从出生起),这导致人们相信,基于人工光的现实表现是真实的,而事实上,它们是一种虚构的幻觉。
模拟现实类科幻题材
50多年来,科幻小说一直强调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游戏等主题。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Jokster》(1956年)探讨了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由研究人类的外星人强加给外界的心理研究工具的想法,类似于人类研究老鼠的方式。
丹尼尔·加卢耶(Daniel F.Galouye)的《模拟器-3》(1964年)(另一个标题:假冒世界)讲述了一个虚拟城市的故事,它是为市场研究目的而开发的计算机模拟,其中模拟的居民拥有意识;除了一个居民之外,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世界的真实本质。
这本书被拍成了一部由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执导的德国电视电影《电线上的世界》(1973)。电影《十三楼》(1999年)也大致基于这本书。
《我们可以为你批发记住》是美国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小说,1966年4月首次发表在《幻想与科幻杂志》上,是《全面回忆》(1990年电影)和《全面回忆(2012年电影)》的基础。
在1983年的电视电影《记忆银行透支》中,主角花钱让自己的大脑连接到模拟中。
1993年的《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Next Generation)一集《瓶中的船》(Ship in a Bottle)探讨了人们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模拟中的想法,皮卡德在最后假设,也许他们也在桌子上的一个盒子里进行模拟。这也是戏剧性讽刺的一种可能用法,演员和观众都意识到电视节目确实是一种模拟。
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也重复了同样的主题,该片描绘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当代世界的模拟场景中奴役人类的世界。
2012年的戏剧《电线世界》部分灵感来自博斯特罗姆关于模拟现实的文章。
在科幻系列《神秘博士》(Doctor Who)的“极端”(Extremes,2017年5月20日在BBC One播出)一集中,被称为“僧侣”(the Monks)的外星人通过运行和研究有意识居民的地球全息模拟来计划入侵地球。当虚拟医生发现模拟后,他会向真实的自己发送一封关于模拟的电子邮件,这样真实的医生就能拯救世界。
在科幻动画喜剧《瑞克和莫蒂》的第一季中,“M.Night Shaym外星人!”(2014)外星人将主角(瑞克)困在模拟现实中,以诱使他揭示浓缩暗物质的公式。这一假设也成为《无人天空》总体剧情的高潮,其中揭示了游戏的设定本身是一个模拟,玩家角色是一个为探索该游戏而制作的种族的成员。
在游戏《Xenoblade编年史》中,有人透露,在克劳斯在一次多宇宙实验中摧毁了宇宙之后,Bionis和Mechonis诸神的整个世界是由Alvis运行的模拟,Alvis是一个相变实验设施的管理计算机(在《Xenoplade编年史2》中被严重暗示为“Ontos”)。
- ↑ NICK BOSTROM .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03,(53)211:24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