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服务颗粒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服务颗粒度(service granularity)

目录

什么是服务颗粒度

  服务颗粒度就是指一个服务包含的功能大小。

  举个例子,对于电信九七系统中的营业受理来说,提交客户订单就是一个典型的粗粒度的服务,而实现这个提交订单服务的一系列内部操作,比如说创建客户资料,生成客户订单,记录产品属性,更新帐务关系等等就可能成为一系列细粒度的服务。细粒度的服务(fine-grained)提供相对较小的功能单元,或交换少量的数据。完成复杂的业务逻辑往往需要编排大量这种细粒度的服务,通过多次的服务请求交互才能实现。相反,粗粒度的服务(coarse-grained)则是在一个抽象的接口中封装了大块的业务/技术能力,减少服务请求交互的次数,但相应也会带来服务实现的复杂性,交互大量的数据,并因此而不能灵活更改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就像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一样,服务粒度不能太大或者太小,而应该大小合适。一个良好的SOA架构设计,必须在服务粒度设计上维护一种平衡,以获得成本降低,灵活响应的好处。

设计服务颗粒度需要权衡的三个方面

  识别并设计一个粒度适中的服务.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权衡考量:

  1.重用性

  所谓重用性,就是指服务能够应用于不同上下文的能力。重用可以说是SOA的核心思维,通过重用获得降低开发维护成本,缩短应用交付周期,提升质量等种种好处。

  与任何基于分解的范例相一致,颗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可重用性。一个简单的经验法则就是细粒度的服务更容易被重用。换句话说,就是颗粒度越粗,服务越少被重用或者越难以被重用。因为随着颗粒度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规则和上下文信息被嵌入到业务逻辑中,服务逐渐变得具有特定的业务意义。要使用它,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到底封装了哪些规则,否则我们无法确信这个服务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要构建粗粒度的服务,事实上粗粒度的服务往往还停留在”business-grained”层面,它让业务用户IT人员可以直接对话,对业务有直接的意义,应该暴露出来。同时,如果我们仅仅机械地考虑重用性,将导致大量颗粒度很小的功能单元,这将对系统整体性能和容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就拿大家常用来描绘SOA乐高玩具为喻,一个最小尺寸的1x1的乐高积木,带有一个标准的凸起接口,通过它几乎可以与任何其它乐高积木拼装出任意可以想想的物体,其广泛的重用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当你真正尝试用这种粒度的积木完成一个复杂物体拼装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叹:“Oh, My God! It’s mission impossible!”,因为,为此付出的时间和成本的代价几乎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们在一心希望构建美好的重用世界之前,需要先掂量清楚服务颗粒度的选择。

  在这里,我借用关于演讲的一个有名的“迷你裙定律”来尝试表达服务颗粒度的选择上的权衡之道。“mini-skirt theory”告诉我们,一个出色的演讲应该short enough to keep people interested, but long enough to cover the important part”。套用在服务颗粒度的选择上,一个设计良好的服务应该“fine-grained enough to be reusable, but coarse-grained enough to make business sense”。

  2.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就是能够容易地因情形做出改变的能力SOA目标之一就是让IT变得更灵活,能够更快地适应持续变化的业务环境。因此,灵活性作为设计良好的服务的重要考量,理所当然地也是选择服务粒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众所周知,细粒度的服务可以更容易地组装,为交付新的业务功能或改变业务流程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仅仅考虑灵活性将导致大量的细粒度的服务,带来昂贵的开发成本,并使得维护变得困难。因此,在考虑业务流程灵活性的同时,考虑后台服务的良好组织效率和开发维护成本,对于识别和设计粒度适中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知道,服务识别方法之一就是top-down的一级级流程分解,直到不能或者不需要进一步分解为止,其中识别出来的的业务活动就是候选的业务服务。因此,一个有效的经验法则就是区别对待不同的业务流程,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业务流程都需要相同的灵活性。如何确定哪些流程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哪些流程不需要,可以参考SAP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个观点。SAP将流程划分为核心流程core process)和支撑流程(context process)。其中,支撑流程是指那些不可或缺的,但又不影响企业差异化的流程,如财会管理流程等,它们关注的是如何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这些流程在分解过程中,一旦识别出自治的(事务一致、上下文独立的)、粗粒度的服务就可以结束,因为它们相对稳定。而核心流程是指企业独特的,差异化的,代表企业竞争力的业务流程,如营销销售流程等。它们需要比支撑流程更细粒度地分解,以获得最大的灵活性,因为它们是时刻变化的。

  3.性能

  灵活性和效率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性能因素自然也是限制服务粒度不能太大或者太小的约束之一。Dan Foody曾在他的weblog里建议Webservice的每一个operation执行应该在5ms到5s之间完成,小于5ms或者 大于5s就意味着服务粒度要么太小,要么太大。我在这里倒不想评价这个量化的指标多大指导意义,而是此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不是服务粒度越小或者越大,系统性能就会一定越好。

  一个服务本身的复杂度以及业务到服务映射的复杂度(即实现一个业务活动所需的服务调用次数)是影响SOA性能的两个主要方面。服务颗粒度越大,意味着包含的功能越多,业务逻辑越复杂,网络延迟就会增加,对客户端响应变慢。而服务颗粒度越小,也就意味着包含的功能越简单,虽然单个服务执行效率很高,但从业务意义上,完成一项业务任务所需的服务调用次数越多,来回请求响应次数增加。一般来说,服务都是远程调用的,这种来回请求响应的次数增加意味着显著的性能开销。因此,为了保证服务的性能可控,一方面需要限制服务包含的功能范围和复杂度,也就是说服务粒度不能太粗;另一方面需要限制服务调用的次数和复杂度,也就是说服务粒度不能太细。我想这才是前面提到的5ms和5s背后真正的原因。很显然,二者的着眼点是背离的,为了符合性能的需求,需要在二者之间折中妥协。

  除以上几点之外,还存在其它可能影响服务颗粒度决策的因素,比如服务类别和使用范围等等。如果服务使用的范围有限,如仅仅在Intra-Application范畴,则可以选择相对较细粒度的服务接口,为服务请求者提供更多的灵活性;随着范围扩大,服务大小也应随之扩大,如Multi-Enterprise的范畴,则要求服务尽可能提供粗粒度的、较稳定的接口,保证服务请求者以一致的方式使用系统中所暴露出的服务。最后,需要记住的一点是,服务的颗粒度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业务的调整变化,以及服务的迭代发展过程,不断演化精炼、甚至重构的。

参考文献

  • 彭辉.服务颗粒度的困扰(J).信息系统工程,2007.11:1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服务颗粒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