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业巨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日本家电业巨亏目录 |
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退,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而三菱、日立、东芝、NEC等以前显赫一时的企业都已经淡出世界家电市场的竞争舞台。2011财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夏普的巨亏“百年一遇”,而松下的亏损额度更是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索尼 | 索尼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在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第二财季,索尼净亏损为155亿日元(约1.94亿美元)。这已是索尼连续第七个季度业绩出现亏损。索尼又一次刮骨自救,宣布裁员2000人,并关闭一家工厂。 |
松下 | 10月31日,松下下调了2012财年业绩预期,预计亏损95.5亿美元。这是松下连续两年出现巨额亏损,规模仅次于2011财年创纪录的7721亿日元(约合96.4亿美元)。由于亏损额巨大,松下2012财年将不向股东分红。这是继1949财年以来63年再次出现整个财年无分红的情况。此外,从11月起,公司高管减薪20%至40%,冬季奖金减少35%。 |
夏普 | 现在夏普离破产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夏普在2012年11月初警告说,2012年4月~2013年3月公司可能面临4500亿日元损失,将超越上年度的3760亿日元,创史上最大亏损纪录。之前,由于与鸿海的协商没有取得进展,夏普未能取得鸿海670亿日元的入股注资。这一“利好”的消失对夏普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
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
美国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2日宣布把索尼的评级下调3级至BB-,评级展望均为负面,意味着今后可能进一步下调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松下的长期信用评级下调至“BBB”。美国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11月22日宣布,把松下的评级下调两级至BB。[1]
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2012年11月2日宣布,把夏普公司的信用评级降至“B-”的垃圾级。数据还显示,在近一年之内,夏普的股价累计跌幅超过75%。评级机构穆迪投资2012年11月28日发布报告称,下调惠誉的长期信用评级,由“A3”降至“Baa1”,评级前景为“负面”。这意味着,惠誉的债信评级有可能会被降至“垃圾级”。[2]
中韩家电借机追赶[3]
事实上,从9月开始,由于日系品牌市场份额的萎缩,中韩品牌市场占有率就开始持续上升,奥维平板研究事业部总经理刘闯指出,从数据来看,国庆期间,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系市场占有率从8%上升至11%,以创维、TCL、海信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从58%上升至68%。
依靠全产业链整合的成本优势,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今年第二季度已经上升到40%,其中三星电子占有率更是高达28.5%,已经超过所有日系品牌的总和。[4]
中代工或接盘区域业务[5]
目前国产品牌在国内市场上牢牢占据前五名的席位,中国家电企业首先争抢到的是日系彩电在中国的市场。”家电行业观察员刘步尘说,目前,不少中国企业正在努力接盘,比如,创维代工东芝Pad,格力代工大金空调等,索尼电视业务中的一大半已委托中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公司生产。“因此,中国家电企业首先是代工,其次则是买断日系家电的某个产品型号或者在华生产线。”另一位家电行业观察员梁振鹏说,整盘接手不太现实,可以接手某个区域的业务,比如海尔接盘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尼、马来西亚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
同时,中国家电企业还在向产品上游延伸。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行政总监曹贵春表示,以彩电上游的液晶面板为例,此前由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台湾等掌控,而随着京东方、熊猫、华星广电的大量投产,以及鸿海和夏普的合作,未来液晶面板或将由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美国掌控。
- 索尼
早在2009年索尼已其将亏损的电视业务大部分海外工厂关闭或出售,还出售或转让了化学业务、中小液晶显示屏业务。有消息称索尼接下来不排除出售电池业务,鸿海和深圳比亚迪都是谈判对象。[6]
索尼将以11亿美元出售其位于纽约的美国总部大楼,交易将在今年3月15日前完成。据索尼的新闻稿,索尼1月18日已与买家达成协议,对方同意索尼回租该大楼作为未来3年美国总部所在地。[7]
- 松下
松下首席财务官河井英明2012年11月14日表示,公司计划在明年3月底前再裁员1万人,以此来削减成本和实现盈利。去年,该公司已经裁掉3.6万名员工。[8]
为在2013年3月2012财年结束前将现金流提升到2000亿日元,松下将出售价值11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的资产,包括办公楼和土地。此前,松下停产了宾库县的第三等离子面板厂,出售了千叶县的液晶显示面板厂,还将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海尔集团。[8]
松下电器新任掌门人津贺一宏在CES上表示,松下将考虑继续裁员及出售非核心业务部门,以节省开支筹集更多资金。无法在未来两年内实现5%营业利润率的业务将被关闭或出售。他将努力扩大汽车、电池、航空娱乐系统、氢燃料电池、太阳能面板和LED照明等企业业务的收入。此外,在三星等韩国竞争对手的不断挑战下,松下可能会降低员工薪酬,并在半导体和其他深陷困境的领域组建合资公司,以期恢复利润增长。[9]
2013年3月31日,松下集团宣布将在未来的两年内斥资2500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进行新一轮的重组。而松下在中国的家电业务“有进有退”,此番调整,有可能意味着松下将彻底舍弃以等离子液晶电视为主的黑电业务,转而集中力量提升以空调为主的白电业务。[10]
松下总裁津贺一宏和董事长大坪文雄将把自去年11月以来的薪金退还40%,其他高管也退还自己工资的20%。而且,从今年7月起,津贺一宏的薪金还将比去年同期减半。
2013年5月2日,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松下还出售了包括丰田、本田等企业股份约1000亿日元,用于偿还债务及利息,以改善财务状况。除丰田、本田外,松下此次出售的还包括TDK等数十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这次出售股票的收益中约300亿日元将计入2012财年的财务报表。[11]
- 夏普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夏普正与两大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和高通磋商,由后两者联手向夏普投资约300亿日元(3.78亿美元)。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称,夏普最快可能于2012年11月底与高通达成协议。[12]
夏普已经抵押了所有的资产以获得日本银行提供的46亿美元救助资金,并正在考虑出售多项资产,包括位于墨西哥、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工厂、2010年斥资3.05亿美元收购的加州太阳能开发商Recurrent Energy。夏普还称,它可能会出售其在其它公司所持的股份以及东京办事处。有报道称,鸿海正考虑收购夏普在日本或者海外的电视工厂。[8]
2013年5月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家日本银行——瑞穗实业银行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正在考虑授予夏普约1000亿日元(约合1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以帮助夏普应对即将到来的债券赎回。夏普2012财年通过向鸿海转让10代线面板一半产能,以及向三星、高通转让股权,得到共10多亿美元投资,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其面板业务也重新获得造血能力。[11]
大型投资失误、产品结构不良、电视业务低迷等是日资三巨头持续巨亏的共同因素。
大型投资失误
日资企业的亏损不仅与大环境有关,也与个别企业的战略失误有关。比如松下在电视发展上秉承的等离子战略。
松下在等离子电视的推广过程中,死守技术垄断,却没有联合索尼等公司一同搞等离子产业,结果导致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都不跟进等离子电视发展,而转向了液晶电视的开发。可以说松下在等离子电视发展上市孤军作战,在讲求营销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下,松下势必会势单力孤。[13]
电视业务低迷
对于日系电子企业来说,电视是其一直以来的核心产品之一,但是近两年来彩电市场供过于求,加之电脑、网络的普及,其份额逐步走低,企业地位也迅速下降。
产品结构不良
日本家电企业多采用垂直化的经营模式,将研发放在本土,这样它的成品研发和更新周期就变长,流程变得复杂,在中国这样的海外市场上往往跟不上变化,同时还增加了海外市场的运营成本,这也是近几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上节节败退的主因。
忽视消费者偏好
日本企业没有摸准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者偏好的演变,忽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忽视了人们真正关心的因素,例如产品的设计和使用的便利度,忽视了围绕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创新的要求。[14]
世界经济不景气
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股市下跌、日元持续升值、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等都使日本的海外市场大幅缩水,而海外市场又是日本家电产业的生命线。例如,夏普公司彩电业务有三分之二依赖海外市场,其液晶电视和液晶面板的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液晶电视需求疲软,液晶面板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滑,使该公司遭受巨额亏损。
中韩竞争
国外同行的竞争使日本家电业的优势锐减。
一是在海外市场,日本家电巨头越来越难与成本较低的韩国、中国同行竞争。随着韩国、中国的家电企业崛起,在优质低价的攻势下,日本家电企业的优势日益减少,吸引力逐步减弱,市场份额不断缩小。DisplaySearch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1月至9月,世界主要品牌的平板电视在全球销售额中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韩国三星电子22.8%;LG电子13.9%;索尼11.0%;松下8.2%。
二是苹果、谷歌等美系企业借助互联网优势打入世界家电市场,而日本家电企业却未能跟上网络发展的潮流。如索尼公司虽引领了CD数字化之先河,但在电视机方面则固守以前的技术,未能实现声像发送手段的数字化革命。
三是产业创新力不足成为日本家电巨头的通病。十多年来,日本家电企业在技术方面进步不大,尤其是业务份额较大的电视业务。OLED电视作为新一代电视备受瞩目,三星及LG已成功开发出大画面的OLED电视并计划上市发售。但从电视机到显示器,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日本家电企业几乎在每一个主要业务部门都未能持续创新,更没有推出引领行业先锋的产品。[15]
自然灾害
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等天灾导致部分家电生产中断,增加了企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成本,挤压了家电企业的部分业绩。如在泰国水灾中,松下公司损失约600亿日元,索尼公司损失约250亿日元。
政治因素
日资品牌将中国市场作为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但受政治环境影响,日资品牌今年在中国市场销售下滑明显。松下方面就表示,近段时间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对中国销售有所影响,但未透露具体数字。不过来自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今年整体下滑幅度一度超过40%,其中日系品牌销量最大的夏普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过50%,索尼也有40%以上的下滑。[16]
给中国的警示[14]
日本家电业“沉没”带给世界特别是中国企业以巨大警示。中国家电业处于中低端,这适应了中国国内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层次。但是,迈上高端家电业的距离还有很远。如果一味固守这个阵地,不但守不住而且是没有根本出路的。必须适应世界电子消费品市场发展潮流,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主动出击而不是固守,争取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进则退”是日本家电业没落的第一教训,中国应该牢牢记住。
日本家电业逼近“沉没”警示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适应市场日新月异变化的创新机制体制。与日本家电业逼近“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远方的美国和近邻的韩国。就拿美国为例,在信息技术领域,英特尔、AMD、微软、谷歌、脸谱、苹果等产品和品牌层出不穷。这些企业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也几乎毫发无损。我们进一步拿美国的电子通讯消费品来说,摩托罗拉手机是较早进入世界市场的,那时,在中国市场几乎全部被摩托罗拉手机占领。对美国经济拉动是巨大的。后来,诺基亚和爱立信等产品进入市场后,使得摩托罗拉手机面临空前竞争,最终被诺基亚和爱立信打败。使得美国痛失世界电子通讯消费品市场霸主地位。然而,由于美国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机制,很快苹果手机诞生了,很快就将诺基亚等打败了,美国重新夺回了世界电子通讯消费品市场的霸主地位,成为拉动美国经济的巨大动力。将来苹果很可能也会被打败,但是,只要有一个创新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就不愁诞生不出知名品牌。韩国这几年有着类似的情况。一个鼓励创新迸发的机制体制和良好环境,依靠市场机制的无障碍发力,更离不开政府在创建这种机制体制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中国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 ↑ 松下索尼评级被惠誉下调至垃圾级.凤凰网.2012.11.23
- ↑ 穆迪下调惠普评级 由“A3”降至“Baa1”.新华网.2012.11.30
- ↑ 巨亏"成日本家电企业代名词 中韩彩电借机抢市场.大洋网.2012.11.08
- ↑ 日经新闻:岛争致日三大电子巨头现巨亏.雅虎财经.2012年11月6日
- ↑ 李华友.日系家电三军尽墨 中国企业机会何在?.重庆商报.2012年11月8日
- ↑ 松下再裁员万人 夏普有望起死回生.东方财富网.2012.11.15
- ↑ 王珍.索尼11亿美元出售美国总部大楼.第一财经日报.2013-01-21
- ↑ 8.0 8.1 8.2 日电子遭中韩围剿 三巨头年亏190亿美元卖资产度日.凤凰财经.2013.01.04
- ↑ 松下关闭上海等离子显示器公司.新京报.2013.01.14
- ↑ 松下拟斥资27亿美元再重组.京华时报.2013-04-01
- ↑ 11.0 11.1 王珍.日本家电三巨头2012财年业绩将出炉 动作频繁提振信心.一财经日报.2013-05-03
- ↑ 夏普被指拉英特尔和高通入伙.东方财富网.2012.11.15
- ↑ 日资企业为何扎堆巨亏?背后或有隐情.慧聪网.2012.05.09
- ↑ 14.0 14.1 日本家电业没落带给中国哪些警示.余丰慧.人民网.2012年11月08日
- ↑ 日本家电业能否走出寒冬.中国经济网.2012年08月28日
- ↑ 钱玮珏.日系家电亏损加剧.南方日报.2012.11.08
评论(共10条)
看了wiki 的reference,就大概知道写的条目是什么水平了。 真正想深入学习的朋友,最好是找reference的源头。
罗斯柴柴尔德、三井都一样,不要看表面经济不景气,看全局,你会发现,日本企业还是盈利的,三井旗下的这些企业不止这些,所以,不能光看到人家经济泥点子。【个人狭见】
日本和中国韩国比的那条 如果只是从优质优价这一点比的话 难以信服 日本工厂应该也是本土化了的吧 丰田的供应链管理不是标杆化的么 应该不存在成本上的劣势 何况还有技术 管理上的巨大优势 应该说是在电视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后这个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 打算撤退了 但没找到新的产品 新的增长点 难以后续 而中国在这个衰退期的产品上捞利润
现在终于知道总裁也发工资的好处了。就算公司倒了也不至于自己家破产。赚的钱是公司的,大家发的是工资,总裁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