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无形资产减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无形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的内容

  如果无形资产将来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还不足以补偿无形资产成本摊余成本),则说明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具体表现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了其可收回金额。

  1.检查账面价值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其中,“定期”通常指每隔1年、半年或3个月。对于不同的企业,所适用的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披露的时间间隔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会计制度没有确切地规定企业应何时检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但是,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在检查时,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则应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

  (1)该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该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可能不会回升;

  (3)其他足以表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超过可收回金额的情形。

  2.确定可收回金额

  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指以下两项金额中的较大者:

  (1)无形资产的销售净价,即该无形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因出售该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的余额;

  (2)预期从无形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结束时的处置中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比如,20×1年末甲企业在对外购专利权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时,发现市场上已存在类似专利技术生产产品,从而对甲企业产品的销售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当时,该专利权的摊余价值为6000万元,剩余摊销年限为5年。按20×1年末的技术市场的行情,如果甲企业将该专利权予以出售,则在扣除发生的律师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后,可以获得5000万元。但是,如果甲企业打算持续利用该专利权进行产品生产,则在未来5年内预计可以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4500万元(假定使用年限结束时处置收益为零)。在这个例子中,该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应是5000万元。

  3.计提减值准备

  如果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则应按超过部分确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沿用以上资料。假定甲企业所拥有专利权在20×1年的减值准备期初余额为零,那么在20×1年末甲企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6000万元超过可收回金额5000万元的部分。)

  4.已确认减值损失的转回

  无形资产的价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乙营养品生产商根据拥有的专利技术生产的营养品,随着人们对其价值进一步认可或竞争者的相关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等,出现旺销现象。相应地,乙营养品生产商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也将升值。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比如,乙营养品受到消费者投诉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论不利于该企业。

  由此说明,以前期间导致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可能已经全部消失或部分消失。会计制度规定,只有在这种情况出现时,企业才能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减值损失予以全部或部分转回;同时,转回的金额不得超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

  比如,20×1年末甲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50万元;20×2年度,表明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迹象已全部消失。为此,甲企业拟将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转回,转回的金额限在50万元以内。

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

  无形资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减值测试,并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一)已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使其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的资产;

  (二)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资产严重贬值,年初至年末市场价格下跌幅度在30%以上,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计不会恢复的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

  1、计提减值准备时

  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发生减值时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字串4

  3、如未提取减值,发生减值时

  借: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无形资产减值"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