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垄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数据垄断是指重要数据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并被不合理的分配与享用。 数据垄断是相对数据民主而言的。数据垄断实质上是全息化重构的背后是宏观和微观数据从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到商业机密的信息化结构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陆续掀起一场数据民主化运动,强烈要求政府机构及相关部门将有关公共数据上传至其门户网站。之后,英国首相卡梅伦支持这项运动,提出数据权是公民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逐渐公开相关公共商业数据。
数据垄断的困境[1]
首先,数据的可接近性并不就使得其使用合乎伦理。大数据为监测和预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个人隐私也随之暴露在无形的“第三只眼”之下。无论是电子商务、搜索引擎还是微博等互联网服务商都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了挖掘和分析,以获得商业利益,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威胁到普通人的隐私。以往人们认为网络的匿名化可以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然而大数据时代里,数据的交叉检验会使得匿名化失效。许多数据在收集时并非具有目的性,但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这些数据最终被开发出新的用途,而个人并不知情。不仅如此,运用大数据还可能预测并控制人类的潜在行为,在缺乏有效伦理机制下有可能造成对公平、自由、尊严等人性价值的践踏。
其次,越大的数据并非总是越好的数据。对数据的盲目依赖会导致思维和决策的僵化。当越来越多的事物被量化,人们也更加容易陷入只看重数据的误区里。关于数据在何时何地有意义的争议,已经不再局限于“标准化考试是否能够衡量学生素质”之类的讨论,而是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甚至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滥用数据资料或者出现分析失误,将会严重损害民众的安全和利益。如何避免成为数据的奴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三,大数据的有限接入产生新的垄断和数码沟。面对大数据,谁能接入?为何目的?在何种情境下?受到怎样的限制?数据大量积累的同时,却也出现了数据垄断的困境。一些企业或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拒绝信息的流动,这不仅浪费了数据资源,而且会阻碍创新的实现。与互联网时代的数码沟问题一样,大数据的应用同样存在着接入和技能的双重鸿沟。对于数据的挖掘和使用主要限于那些具有计算机开发和使用背景的专业人士,这也就意味着谁将占据优势、谁会败下阵来,以及由此而来的面对“谁更有权力”的拷问。
数据垄断产生的社会问题[2]
数据垄断在实践应用上仍然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安全性问题加剧。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公民和组织的个人数据的隐私却也非常容易赤裸裸地暴露在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以及微博等“第三只眼”的监控之下,使得一些不法商户急于从中发现商机,严重威胁到普通人的隐私权。技术的快速进步能够使得这些数据最终被开发出新的用途。但是个人对此却经常毫不知情。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预测和控制人们潜在的经济行为,会造成一些伦理和道德上的风险,损伤了公平、自由、尊严等人性价值。
第二,数据依赖症日益突出。数据垄断极易出现对数据的盲目依赖,丧失理性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人们更加相信量化表现事物信息的事实,因而认为数据决定一切的规律是正确的。该论断无疑会使得人们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开始低头,将逻辑思辨抛之脑后,在决策中更加依赖数据的力量。即使数据有些偏误,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调整,想当然地得出一些看似符合经济规律的结论。一旦出现分析失误,将会严重威胁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避免成为数据的奴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三,数据流动受限。数据垄断规定了谁能接入、为何目的、在何种情境下、受到怎样的限制等诸多前提性内容。其中,数据流动受限是数据垄断的一个重大弊端。依照常理,合理、科学、有序的数据流动将有助于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但是,部分企业或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拒绝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浪费了数据资源,而且会阻碍创新的实现。
- ↑ 《数据垄断的困境与隐忧》.人民论坛.2013年第14期
- ↑ 徐晋著.《大数据经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6).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