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才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战略人才学是研究人才的培养成长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探索战略人才如何在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一门新学科。
战略人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战略人才的素质和结构。战略人才的基本素质分为六大类;1.品德素质。主要指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性,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彻底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以及对危害社会主义事业言行的斗争性。2.知识素质。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有效,这种结构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特点的动态系统,是小核心与大外围的结构状态。3.能力素质,基本上由两个方面构成:认识能力,如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操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结构状态而存在。4.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坚强的意志,深厚而稳定的情感以及良好的性格品质。5.哲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树立未来取向,确立环境取向,重视社会取向及懂得时效哲理。6.身体素质。
二、战略人才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战略人才成长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接受各种教育,学习与继承前人所创造的知识,创造阶段,从学习继承的后期到创造才能被社会承认,充实阶段,从创造才能被社会承认一直到逝世。这三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制约。高级阶段以低级阶段为基础,低级阶段受到高级阶段的制约和改造。形成一个阶梯系统。整个系统和谐有序运动,构成战略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根据。战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些因素,可概括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战略人才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是其成长的内在因素。它包括:良好的德智体结构是战略人才成长的基础,善于选择目标是战略人才成长的动力,掌握成才战略措施是战略人才踏上成功之路的捷径,变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是战略人才成长的先导。战略人才所处的外部环境与社会条件是其成长的外在因素,它们包括:社会变革促成战略人才的涌现,斗争实践锤炼战略人才成长,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战略人才成长的土壤;教育是造就战略人才的根本手段,科学的人才管理政策是战略人才成长的推进器。战略人才成长的内因与外因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三、战略人才的功能。战略人才一般应具有六种功能,即:信息功能、预测功能、咨询功能、决策功能、协调功能和创造功能。战略人才的信息功能,具体包括:广泛搜集信息、精心加工信息,重视反馈信息和快速传递信息。预测功能包括:预测目标、预测实现目标的条件和预测可能引起的各种结果。咨询功能包括充当决策者的智囊与参谋,担当被咨询者的诊断医生和“耳目”。决策功能包括: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定方案,方案评估选优,组织方案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功能包括:协调入际关系、协调事务关系,协调时间关系和协调公共关系。创造功能包括:积极开发自身的创造功能,为创造型人才的蜩起创造条件。
四、战略人才的群体结构和功能。所谓战略人才的群体结构是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追求某种利益,达到某种目标,由两个以上的战略人才按照某种序列、层次和比例关系所构成的个体组合方式。战略人才群体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它由许多亚结构组成,其中包括层次结构:战略人才群体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职能面形成的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部门结构: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战略人才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品德结构,具有不同素质的品德结构的战略人才的配比,构成及相互关系;知识结构: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厂专业结构;各类专长的人才的配比组合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结构:不同能力类型的人才的配比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才的梯次配比组合。
战略人才的群体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但一般来说,帜们都具有:互补功能、师承功能、感应功能和调控功能。
五、战略人才的管理。其中包括:1.战略人才的识别与选拔,必须遵循全面考察原则、扬长避短原则,整体效应原则、群众路线原则。2.战略人才的使用,必须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量才用人的原则,用人不疑的原则,权力、责任、利益,服务四位一体的原则,豁达大度的原则。3.战略人才的考核,必须遵循全面考核的原则,突出成绩的原则,分能级原则,考核与任用,晋升调整相结合的原则,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领导、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4.战略人才的流动,必须遵循目标原则,效能原则,调控原则。5.战略人才的保护,必须遵循全面关怀原则,激励原则和宽容原则。
六、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包括系统研究法,文献调研法,追踪研究法和实际调查法,具体方法,如怎样搜集资料,按什么程序开展工作等。研究战略人才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为研究与开发战略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世界人才开发的大趋势,是夺取全球竞争胜券的法宝,是开发全民族智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我们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根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