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忙文化[1]
“感觉每天好忙 ,但又发现没做什么事情”。“太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
“忙”就像一种流行病,席卷了全社会: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 ,问谁谁都忙,看谁都行色匆匆。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是忙于走马观花,忙于拍照、购物。
忙文化是一种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忙碌状态的流行文化,表现为人们为事业为生活不停奔忙和为攀比为面子乱忙的现象,是一种社会急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状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上多数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
在大部分人的字典里,“忙”的本意都是积极正面的。它代表了一个人的重要性,也说明一个人正在创造价值。忙了,才觉得时光珍贵;忙了,才觉得人生充实;忙了,生活才充满希望。为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奔忙,即使苦一点、累一点,也自会甘之如饴,“忙并快乐着”。
生活中也有一些并不令人愉快的忙碌:别人有的也想有,为了面子和攀比,忙得亦步亦趋;什么热闹都要往上凑,什么事情都要插一脚,忙得漫无目的;做事没有条理、不得要领,忙得心浮气躁;无奈地被“赶鸭子上架”,忙得不甘不愿。
种种低效率、低价值的“瞎忙”,失去自我的“乱忙”,很容易让人掉入“忙、茫、盲”的恶性循环,不仅消耗了宝贵的时间,也疲累了自己的神经。
客观地讲,21世纪初的中国,还处于奋力追赶的阶段,依然需要努力奋斗,没有资格过于悠闲。
就个人而言,身处一个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物质激增的时代,如果不忙着追求,可能就意味着机会的流逝、财富的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忙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的“忙文化”[2]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尤其处在成长期的民营企业里 ,忙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甚至上升为一种文化—— “忙文化”。车间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员工加班加点,日以继夜;管理人员蹦上跳下,走路带风;各种文件、通知、报告、表格,各种会议、部署、沟通、嘴角,各种检查、监督、考核、罚款 ……在老板眼里看不到一个悠闲的人,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出格的,迟早会被一脚踢出大门。
“忙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有很多种 ,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导向错误。企业里鼓励什么,抑制什么,天长日久就会蔚然成风。如果企业里的高层赞赏个人英雄主义,甚至怀揣“我花了钱雇你,你就得拼死 拼活地卖命”的思想,“忙文化”就会如春后雨笋,遍地开花。
二、流程制度不健全。“忙文化”比较严重的企业,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要么没有、要么太多;要么程序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要么朝令夕改,老板想怎么着就怎么;要么执行层面操作 、监督不到位...
三、职责划分不明。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划分各岗位的职责,有了事情,临时安排一下。员工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干部不知道该叫谁去做。责任心没有了,技能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自然就不能提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出现 “忙文化”还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紧密的关联,比如没有先识人再用人;没有打造一支高效的中层队伍;不分工作的轻重缓急;没有建立跟踪监管的机制;没有开展以正激励为主的绩效考核;没有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员工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