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慑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震慑效应(Deterrent effect)、心理震慑
目录 |
震慑效应人们把受到强烈的心里刺激而发生态度改变的心理现象成为震慑效应——在一般的劝说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对人施加强大的心理刺激,迫使对方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并接受劝说。
震慑劝说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在对方执迷不悟,用常规方法反复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它的效用是巨大的,但却是即时的,也可能会留有后遗症,所以,要谨慎使用。
震慑效应与教育[1]
震慑劝说是最难以把握尺度的,对教师的驾驭能力和说话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好的班风基础和很强的控制能力,不要轻易采用。要想充分发挥震慑效应,首先就要考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教师在震慑劝说中表现出来的气势一定要和平时的形象有较大反差,差距越大越好。
正因为教师的即时表现与平时判若两人,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的另一面,才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它成了一把双刃剑,对师生双方的心理都是很大的挑战。只有偶一为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成为一种说话的习惯,否则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还会对教师的形象造成损害。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第一,就事论事
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和情感,不要口不择言,说出有辱学生人格的话,也不要轻易上纲上线,更不要翻陈年旧账或者老账新账一起算。事先要有准备,不要口无遮拦,无限扩展。控制时间是一个解决办法,震慑劝说的时间不宜过长。
- 第二,震慑教育不是盲目地“骂”
震慑教育不是盲目地“骂”,也不是为了吓唬学生,让学生心生恐惧,而是把道理用比较另类的方式表达出来,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关键是要让学生从震慑中看到教师内心深处的爱和担忧。
- 第三,在使用震慑劝说时,要注意把握节奏
从声音来看,要抑扬顿挫,不能从头到尾一个语调、一种语气。从讲话内容来看,要褒贬结合,不能一味斥责,要打一打、揉一揉,让学生在反思的同时看到希望。
- 第四,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震慑劝说后,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调整、安抚、鼓励。要向学生传达积极的信号,肯定学生是好的,虽然有缺点,但只要改了就会大有希望。
- 中国高官落马产生的震慑效应[2]
省部级高官处于政府官员集团的上层位置,其行为和动向,对于下层众多官员具有向导与信号作用,一旦省部级高官落马,则形成一种信号,产生震慑效应,遏制广大官员的腐败行为,降低他们的腐败动机。
一旦这一类职位上的贪腐官员落马后,地方腐败程度下降的话,则表明高官落马还通过其他渠道与机制影响地方腐败程度,而震慑就是一种重要的机制。贪腐高官落马,会产生一种震慑效应,地方广大公职人员会感受到这种震慑效应的存在,从而减弱乃至停止贪污腐败行为,最终表现为腐败程度的下降。
高官落马之所以能够产生震慑效应,与中国的干部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首先,中国的干部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大部分的干部官员在一个金字塔式的公共部门由下而上展开职业生涯,这个封闭系统内部的环境与条件对干部官员的决策影响巨大。在相对开放的职业环境下,当自身所处职业系统内部环境变得严峻的情况下,干部官员可以借助外部资源乃至脱离系统来改善和缓解自身所面对的压力。
此外,中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实行首长负责制,领导干部具有可观的权力及自由裁量权,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财和事,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为“ 下管一级”,导致上级意志可以通过层层下移显著影响下级部门和干部官员的意志和行为。首长的政治级别越高,其意志则越能通过干部管理体系扩散开来,传播越广泛,产生越大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一旦发生高官落马,则产生显著的震慑效应。腐败高官落马产生震慑效应,从而能够遏制公职人员的腐败程度。
- 反恐行动的震慑效应[3]
反恐行动的震慑效应,认为这与实施恐怖袭击的成本密切相关。增加恐怖分子逮捕和定罪可能性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恐怖袭击。同理,通过对恐怖分子施加更加严厉惩罚的相关立法,可能会制止恐怖袭击,这些法律增加了恐怖组织招募新成员的人力成本。
卡拉奇的反恐创新行动在减少对该国暴恐事件数量方面卓有成效,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诸如警察、情报和司法部门等其他执法机构在帮助逮捕、消灭恐怖分子,摧毁恐怖组织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军事人员的不足。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相关恐袭事件的性质以及行动时间和地点的不同。 “9.11”后时代,卡拉奇的恐袭事件更多的是政治性的而不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
20世纪90年代,卡拉奇作为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暴发了巴基斯坦境内唯一一次的叛乱活动,巴基斯坦政府采取强硬手腕对组织该次叛乱的恐怖分子,给予了严厉打击。因此,国家机器的全部重点就是从卡拉奇清洗恐怖分子,防止未来的恐怖袭击。卡拉奇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该国其它地区激进分子相对孤立的情况,导致了震慑及失能效应远胜于报复效应。总之,大部分的反恐行动都缺乏令激进分子丧失能力的详尽计划。其结果是,报复效应主导了震慑效应,导致了该国随后的恐袭事件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