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创新园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应用创新园区(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 AIP)
目录 |
应用创新园区(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 AIP)是信息社会条件下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制度设计。应用创新园区是基与对科技创新复杂性认识以及信息技术推动的创新形态嬗变基础上,通过用户参与的开放创新、共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驱动探索全社会参与的创新2.0模式,形成知识社会下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在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涌现出来的。科技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但是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制度设计还存在缺陷,只有技术进步方面的制度设计,而缺乏应用创新方面的制度设计[1]。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出发,通过应用创新方面的制度设计,通过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如“三验”(体验、试验、检验)机制的探索,形成科技创新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双螺旋驱动。
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1]。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正是这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素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在知识社会的条件下,随着草根创新、创新民主化逐步成为常态,如何通过创新2.0模式的探索,通过应用创新方面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平台搭建,以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制度设计的高度互补与互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对于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2]。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的赶超就是技术的赶超。根据当前的情况,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由贸易和技术引进为主,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加速自己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重,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国家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有选择的产业政策,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第三阶段,必须以技术的自主开发为主,面对的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国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占领产业制高点,获得先发优势和规模经济,将动态的比较优势与静态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宏观平衡与微观效率,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跨越式赶超。目前国内城市主要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等制度设计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赶超工作,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1]。应用创新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推动应用创新,并进一步提供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技术研发方通过以应用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培养产品设计能力、研发能力,逐步向产业上游发展,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提升整个行业科技水平。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还更多的注重技术进步,对面向用户的应用创新较少给予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制度设计对于技术发展、产品转化十分重要。当我们通过高新技术园区等制度设计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的机制,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乏动力。
科技创新本身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政府有责任通过用户共同创新、开放创新平台的构建,推动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创新,进而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通讯技术同步发展,携手并进。这不仅仅是因为多数生产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企业均为国际化大企业,更是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工作的新方式以及在任何距离内交流的新手段。信息和通讯技术同时也为改善产品进入新市场以及为表达和传播见解和观点提供了诸多新的机会。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的发展正在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继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普适计算、普适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普适、知识普适,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也普适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创新的主体,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人民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欧盟正在迅速发展的Living Lab创新模式、MIT正在推广的Fab Lab创新模式、中国正在探索的AIP创新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意义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搞研究、开发,然后再转化、推广的线性科技创新链条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嬗变。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良性互动的创新2.0模式也正在显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复杂涌现特性为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以及市民等创新主体和各类创新要素高度耦合的开放的、社会化应用创新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
社会转型也推动了从政府创新到公务创新的嬗变。公务创新就是围绕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是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创新精神和方法提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有益探索,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公务创新在参与的主体、工作目标和流程、服务的对象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公务创新强调围绕社会公共事务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治理,在理论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政府、企业、市民良性互动的电子公务平台,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科技创新复杂性、对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形态演化的认识,应充分依靠各类技术发展提供的新机遇,以公务创新的视角,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化应用创新平台,推动以应用创新园区为平台的共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
国内应用创新园区[3]
国内对应用创新园区制度设计的首个探索就是北京的“三验”应用创新园区。
“三验”应用创新园区,即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是国内第一个应用创新园区(AIP),主要是在城市管理领域通过面向应用的创新和推广带动城市管理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该园区是由北京市市政管委、北京市科委领导,市相关政府机构支持,区县市政管委等参与;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主办,相关研究机构、协会等协办的开放式、公益性、非盈利机构。园区的核心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贯彻“最终用户参与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过程”的应用创新理念,推动以“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为核心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试点示范活动。
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各界参与,促进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及成熟转化,推动城市管理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园区是为目前正在建设的城市管理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的,它是以实现将响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引导类技术以及需要试点示范的技术转化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为具体目的的,因此,其定位为:“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创新的载体;城市管理科技信息的辐射源;科普宣传、展示基地;社会宣传教育基地”。其功能为:以 “三验” 推动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的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即针对因需求而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 “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以及试点示范,组织专家评审,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为目的的“三验”科技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过程。
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经多年筹划,通过“三验”项目的尝试性的运行,已有一批创新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推广。经过对体验、试验、检验“三验”机制的不断摸索,应用创新园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正在通过“三验”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三验”应用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