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精神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审计精神文化是指审计组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受专业价值、职责责任、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广大审计人员所接受的包括观念、思维、行为、标准各方面共同的精神成果。
审计精神文化在审计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审计价值观念、审计思维方式、审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国家审计精神文化,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推进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核心理念。
(一)审计价值观。
审计的价值观,就是民主政治观,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工作过程中的查错观和服务观。审计是在法律框架下,对政府及公营事业运转的成果和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项专业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国家权力制约机制,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工具。在审计实践中,从这一目标出发,第一个具体目标就是要发现和处理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这就涉及国家审计的查错观。国家审计还有第二个具体目标,就是管理目标,通过审计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第三个具体目标就是效益目标,通过审计促进公共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管理目标和效益目标两者有机结合,就构成国家审计服务观的内容。
审计的查错观,指的是审计的首要职责就是发现问题。但是,审计的发现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它与管理部门的经济监督有什么区别?这实际上就是审计的价值取向问题。这种价值取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管理部门的查错行为一般与纠错、处罚行为直接相关联,而审计机关的查错,有些与纠错和处罚直接相关,但更多、更主要的是一种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和依法公告权。特别是审计结果的依法公告,是现代审计查错处理的主要形式。审计机关查出的问题,是要经过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这一法定程序的。不管你能否改正,也不管你何时改正,依据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审计机关都要向纳税人公告的,维护纳税人的知情权,同时促进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审计查错,不是着力于每个具体问题的全部解决,而是在于促进国家整个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协调与完善。因此,现代审计查错,关注的是重大、主要问题,特别是倾向性问题、制度性问题等。
审计的服务观与查错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立的统一。查错观要求通过审计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而服务观则要求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主动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并且要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服务观要求还要有第三个具体目标,就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绩效水平,这就要开展效益审计。根据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审计是一种具有高度目标意识的活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效益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因此,审计机关要与被审计单位有更多的相互沟通,要把促进整改与提高的工作目标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
(二)审计道德规范。
审计道德主要是一种职业道德。国家审计机关不承担任何政府行政管理任务,它是独立从事审计活动的专业部门。审计道德是维护和保持国家审计公平公正的必要条件之一。
审计道德与审计独立性密不可分。审计是法定审计,一般没有具体的委托者。审计机关在政府最高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它首先要对政府最高首长负责;国家审计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审计机关必须对法律负责;国家审计,说到底,是代表纳税人进行审计,它必须对纳税人负责。因此,审计的独立审计意识,更强调的是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法定作用,强调的是审计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强调审计在公共资金使用安全守卫者的作用。审计职业纪律,是审计独立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审计职业纪律的核心,就是从经济上割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的利益关系,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审计职业品格,是审计道德的人格化。例如敢说真话,敢于碰硬,履行审计职责刚正不阿;服务大局,审时度势,突出重点,不拘泥于小事;业务过硬,能查出重大问题,经得起质量检验;廉洁从审,手不短,嘴不软等。审计品格,实际上就是审计的综合形象。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情况和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国家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逐步重视和积极推进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并在相关审计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国家审计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目前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
一是部分审计机关对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将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思想工作等混为一谈,或者将范围和内容无限扩展放大的现象。
二是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没有将精神文化建设真正融入到审计业务、队伍建设、机关管理等实际审计工作中,对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组织,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没有充分开展,有层次、高水平或有特色的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不够多,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书画展、演讲比赛、读书等文体活动。
三是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效不够明显,没有体现出审计精神文化的个性特质,审计精神文化对审计事业的推动作用尚不够明显,审计精神文化的影响力较弱,价值功能体现不足。
四是国家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审计精神文化的宣传、形象、交流、开放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是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重形式、轻实质倾向,文化建设表层化、简单化、庸俗化、功利化特征明显。
审计精神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强大的功能。要不断深化对审计精神文化价值的认识,充分发挥其固有的功能,增强通过审计精神文化推动实践发展的主动意识,谋求审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辽宁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审计精神文化能持续激发审计内生动力。通过审计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激励审计人员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综合素质与审计事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增强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的内在的、持久的动力。
审计精神文化能催生与促进社会先进文化形成。透过审计实践活动及其反映出的精神文化品性,可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审计精神文化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审计精神文化能探寻与推动审计实践的发展。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审计精神文化,有助于总结审计价值取向、基本思路、基本方针方面的精神成果,探寻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对从更本质层面认识和把握审计发展的动因,进而推动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大有裨益。
审计精神文化能引领和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审计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提升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的层次,有助于抵制和消除社会不良风气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对审计队伍建设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搞好宣传教育,形成审计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服务的共识。结合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深入开展新时期审计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使审计精神文化为全省审计人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激励审计人员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推动全省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加强实践引导,凝聚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搞好审计的共同意志。要从审计计划、项目立项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入手,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和审计指导思想,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贯穿其中。从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执行等方面着手,培养良好的审计精神、审计思维方式、审计行为模式和审计职业道德。以审计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和评比表彰为抓手,激发审计人员建设辽宁、发展辽宁的积极性,推进审计精神文化建设。
推动整合创新,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审计精神文化。注重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审计署的指示精神,纳入到审计理念和审计工作指导思想中去,丰富审计精神文化的内涵。注重把辽宁建设和发展中人民群众焕发出的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纳入到审计精神、审计思维、审计行为中去,深化审计精神文化的层次。注重把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形成的讲文明、重和谐、求进取等新风尚,纳入到审计职业道德中去,提高审计精神文化的品位。
注重作风培养,营造审计机关学习、廉洁、敬业、文明的良好氛围。端正学风,积极创建学习型审计机关,通过学习,增强辽宁审计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端正党风,进一步重视审计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审计职业道德培育,确保实现公正审计、高效审计。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培养爱岗敬业的审计职业风范,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营造和谐氛围,把审计精神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通过活动这个载体推进审计机关的全面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审计人员在审计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尊重审计人员的主体地位,发扬他们的首创精神,通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审计人员的活力和战斗力,使审计人员以一种忠于职守、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做好审计工作,把个人发展与辽宁审计事业发展统一起来,与辽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