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监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宏观经济监测是指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结果所进行的监督、测量、分析、预测和评估。通过宏观经济监测,获取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正确估计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预测未来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可能发展趋势,迅速反映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作出科学有效地宏观调控决策。
宏观经济监测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吻合或背离程度,进行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的分析和评价,为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此,宏观经济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
主要是观察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近期变化趋势,包括:(1)对经济总量基本运行轨迹的监测,如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消费总额、货币供给量、物价总水平、进出口总额以及商品、劳务、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的流动状况,国民经济总体效益水平等的监测;(2)对经济结构状况的监测,如三次产业结构、工农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农业内部结构、农、轻、重的比例,能源、交通、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生产和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比例,人口增长和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和科技、社会事业发展的比例,地区之间的比例等的监测;(3)对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及其平衡状况的监测,如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供求状况、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进出口等的平衡的监测。
- 2.监测宏观经济景气的变动态势
经济景气简称景气,是描述经济处于高涨阶段活跃程度的一个经济概念。景气波动一般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两个阶段。景气扩张达到顶点即将转向收缩状态时,称为景气的峰;反之,景气收缩达到最低点即将转入扩张状态时,称为景气的谷(见下图)。不言而喻,景气波动是对国民经济增长趋势的外在的、综合的反映。在景气扩张期,经济增长加速,社会供给和需求两旺,投资需求尤为活跃,资金周转顺畅,结构比例协调,经济效益提高;反之,在景气收缩期,经济增长滞缓,社会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急剧萎缩,企业订货大量减少,资金周转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等等。景气波动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必然反映。监测和分析经济景气的变化趋势,尤其是把握景气转折的峰、谷并研究相应的政策应变办法,对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监测宏观经济景气波动是宏观经济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 3.监测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的实施效果
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影响效果反过来也是评估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措施的可靠性,要在它们出台前对其实施过程和可能发生的广泛影响进行模拟,选择效果好、负作用小的方案;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措施出台后,要紧密跟踪这些政策及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及时反馈信息,研究补充和配套办法,克服阻力,消除隐患;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措施实施一定时间后,还要定期地、全面地监测、总结和评估这些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实际效果。
- 4.监测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一国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同国际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越是开放的经济系统,就越是较多地受到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强对国际经济环境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对那些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大,资本流人流出多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监测,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连锁过程,既受如生产能力、消费水平、经济政策、科技进步等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如自然灾害、社会变动、国际发展环境等系统外部因素的干扰。虽然准确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困难的,但反映其变动的数量特征尤其是发展趋势,则可通过研究统计指标的变动规律来实现。统计指标作为测定宏观经济活动变化的指示器,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轨迹和运行状态的变化作出客观的反映。不同的经济指标代表不同的经济变量,指标的变化及其组合,意味着经济运行轨迹和状态的变化。
- (一)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宏观经济监测是利用历史的、现在的数据对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因此,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只能在现有的统计指标群中挑选,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反映经济增长波动的指标构成监测指标体系。为了准确地测度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需要从大量的统计指标中寻找符合宏观经济监测系统条件的指标,其指标体系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指标经济含义的重要性
各种统计指标在各个侧面对总体经济的反应和测度是不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要选择经济意义明确,包括的经济范围比较广泛,对经济活动影响最为重要的指标作为监测指标。
- 2.指标变动的稳定性
宏观经济监测要求指标循环波动的振幅变化不太剧烈,各个循环波动的时间长度不要差别太大,稳定性较好。因为经济统计指标的变动轨迹不是机械的,而一些指标的波动性也极不稳定,这会给宏观经济分析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选择稳定性较好的指标对于提高经济监测的准确性大有帮助。
- 3.指标变动的协调性
指标的变动轨迹与经济波动的变动轨迹之间的关系,可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指标变动轨迹在时间上与经济波动轨迹基本一致;第二类是指标变动轨迹的时间与经济波动起伏不一致,但在时间轴上经过平移(向前或后退)后二者的波动起伏基本吻合;第三类是除上述两类以外的其他关系。指标变动的协调性就是指所选指标要具备第一类和第二类指标的性能,要从这两类指标中选择所需要的监测指标。
- 4.指标的测度能力
这里的测度能力主要是指监测指标对总体经济变动反应的敏感度和可靠性。宏观经济监测需要选择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变动基本态势的指标作为监测指标。
- 5.指标的时效性
统计数据公布的时间快慢不一,就月度数据而言,快者需要月后5-10天,慢者则要25天;对于年度数据,所需时间则更长,滞后时间达3-6个月不等。因此,指标的时效性要求所选指标能迅速准确地取得数据资料,能够及时对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作出监测,以提高监测系统的效率。
- 6.指标体系的完备性
指标体系的各指标之间要各有侧重,相互分工,相互配合,并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能够综合反映和跟踪不同侧面、不同过程和不同领域的经济活动,以较好地满足宏观调控系统分析和推测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需要。
- (二)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的组成
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宏观经济指标构成的体系。国民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体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宏观经济指标来反映。根据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及统计制度的现实状况,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指标构成:
(1)反映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指标。如:GDP增长率,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增长率,农、轻、重的比例,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分配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动态等。
(2)反映社会总供给变动的指标。如: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及增长指标;外贸进口总额和主要产品进口量指标等。
(3)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动的指标。如:投资总额及其增长指标;消费总额及其增长指标;出口总额和主要产品出口量指标;银行贷款规模、货币发行量、财政支出总量、职工工资总额等。
(4)反映市场行情和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的指标。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市场汇率、利率、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等等。还有一些反映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消费品库存量指标以及财政、信贷、外汇变动及其平衡状况的指标等。
(5)反映国民经济效益变动的指标。如: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生产能力利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