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合理储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商品合理储存是指将商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所发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而采取的储存手段和方法,包括商品分区分类保管、库区及货区的合理布置和编号、合理地堆码、苫垫、商品清仓盘点和在库检查制度等。
(1)科学的确定商品存放地点
商品的存放要根据商品的性能、种类、品种、规格等要求进行。严禁危险品和一般商品混存,毒品和食品混存,性能互相抵触、互相串味的商品混存;要便于寻找检查,便于进行商品养护,便于仓库业务操作,便于储存商品的先进先出。
(2)合理使用仓容
仓容是指仓库能够用于堆放商品的容量,由仓库的面积和高度或载重量构成。最大限度符合商品存放规定,科学、合理地利用仓容。
为了遵循商品存放地点的规定,合理存放商品,必须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和仓库的建筑设备条件,采取仓库分区管理,商品分类存放,并且按顺序编号。
(4)科学的堆码商品
堆码商品时,必须根据商品的性能、包装形状和仓库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垛形,并在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下合理堆放,增加单位面积商品的储存量。
(5)正确使用苫垫
“苫垫”是指对堆码成垛的商品上苫下垫。上苫即苫盖,是商品货垛的遮盖物;下垫即垫底,是指货垛底层的物料铺垫。
(6)建立商品保管账、卡
为了加强库存商品的管理,及时了解所储商品的数量动态,防止差错,必须建立商品保管账、卡。商品保管账是用于记录所储商品的数量动态,它必须真实反映库存商品情况,便于仓库清查、盘点。商品保管卡通常一货一卡,悬挂在货垛或货架明显处。
(7)搞好商品养护
入库商品,完成堆垛,建立货位卡后就进人储存保管阶段。在此阶段,应加强商品保养和维护,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商品的安全。
商品合理储存的方法 [1]
储存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商品储存方法有以下五种。
(1)定位储存
定位储存是指每一项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货物在储存时不可互相换位。在采用这一储存方法时,必须注意每一项货物的储位容量必须大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定位储存通常适用于以下这些情况。
①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货物需安排不同的保管储存地点,从而防止不同性质的货物互相影响。
②重要物品需要重点保管,如手表、金饰品、数码相机等,既要定位储存,还要指定专人保管。
③根据物品尺寸及货重安排储位。
④库房空间较大。
⑤货物具有多品种、少批量的特点。
(2)随机储存
随机储存是指每一个货物的储位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缺点是给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入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一个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移动储存时间,增加了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
分类储存是指所有货物按一定特性加以分类,每一类货物固定其储存位置,同类货物不同品种又按一定规则来安排储位。分类储位通常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类安排。
①货物相关性大小(货物相关性是指货物的配套性或货物是否由同一家顾客所订购等)。
②货物周转率高低。
③货物体积、货重。
④货物特性(货物特性通常是指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
分类储存主要适用于货物相关性大,进出货比较集中;货物周转率差别大;货物体积或货重相差大。
(4)分类随机储存
分类随机储存是指每一类货物均有固定储位,但在各储区内,每个储位的安排都是随机的,因此可以兼有定位储存和随机储存的特点。但分类随机储存也有缺点,即货物出入库管理和盘点工作比较困难。
(5)共同储存
共同储存是指在已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可公用相同的储位。这种储位方式在管理上较为复杂,但可以节省储存空间及搬运时间。
商品合理储存的要求 [2]
商品储存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以保障商品流通的连贯和畅通为基本职能的。对商品储存总量的要求是:既不脱销,又不积压,能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使商品流通顺利进行。为此,商品合理储存应符合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保证质量、储存时间适当的要求。
(一)存货数量要适当
库存商品的数量应能保证销售的连续性并略有余量。储存量过多或过少会导致商品积压或脱销,不但对生产、消费不利,对企业的经营也不利。确定商品储存数量时要注意一些因素的影响:
(1)商品销售量大小。销量大,存货量也应多些。
(2)商品供求状况。商品供求偏紧,存货量应多些;供求平缓,存货量可小些。
(3)商品理化性质。商品易腐、易燃,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存货量不宜多。
(二)存货结构要合理
商品储存结构是指不同品种、规格、质量的商品之间合理储存的数量关系。储存结构要适合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比例不合理,势必造成积压或脱销,从而影响到市场供应与企业效益。要做到商品储存结构合理,对外必须熟知市场行情,了解哪些商品好销,哪些商品滞销,哪些商品一般,做到心中有数;对内必须掌握各类商品的性能、用途、特点及其库存量。内外结合,综合分析,发现结构不合理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三)存货期限要适宜
各种商品在库储存时间应多长,要考虑以下因素:
1.商品的自然属性凡商品质量有失效期的,在库时间不得超过保质期,如食品、药品、化妆品。
2.储存保本期商品在库超过一定期限,费用支出会大于进销差价,便发生亏损,所以,存货期不应超过保本期。
3.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季节变化常年生产、季节消费,或季节生产、常年消费的商品,存货期应适当长些,以保证市场供应。
4.商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常分析商品的生命周期阶段,以便及时采取对策。生命周期短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四)必须保证商品质量
为保证商品质量,企业首先要把好入库关,做好入库商品的检验工作;其次要注意商品养护,保证商品在库期间不被损害和变质。
在规划如何把商品放人适当储位之前,要考虑如下基本要点,才可做一个最适宜的分 配与选择,把商品逐一指派到适当的储位上。
(1)空间的最大化使用,即充分利用仓库面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减少仓 库面积的浪费。
(2)合理布置作业场地,减少货物、设备和人员运动的距离,力求作业路线最短,有效 使用劳动力及设备,节省作业时间和费用。
(3)全盘考虑储存商品特性,即对储存商品的体积、重量、包装单位等各项指标及腐蚀 性、温湿度条件、气味影响等特性力求彻底了解,以达到商品能按特性适当储放。
(4)对所有商品都能做到随时准备存取。由于储存增加商品的时间值,若能做到一旦有需求时,商品马上变得有用,才是一个有计划的储位系统及良好的仓房布置。
(5)商品在储区内进行的大部分活动是商品的有效搬运,需要较多的人力及设备来进 行商品的搬进与搬出,因此人力与机械设备操作应达到经济和安全的程度。
(6)商品品质的确保。储存的目的在于保存商品直到被要求出货的时刻,所以必须保持在良好条件下储存以确保商品品质。
(7)良好的管理。清楚的通道、干净的地板、适当且有序的储存及安全的运行是良好管理所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促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