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泡沫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刚性泡沫意指受到政策等非经济因素支撑的经济泡沫。
刚性泡沫在历史上时有发生。荷兰17世纪有过郁金香狂热,法国18世纪初出现了密西西比股票泡沫,英国在同期出现了南海泡沫以及19世纪中期的铁路狂热,美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股票和土地的双重泡沫,然后就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泡沫,2005至2007年的全球房地产泡沫。这些泡沫都是因为资产的估值水平极大的偏离了基本面而产生。
按照经典定义,经济泡沫是指基本面不健全的商业事业,并伴随着高度的投机性。任何一个泡沫的特征都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之后的快速下跌。如果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不是源于基本面的改善,那么就是基于投资者自我实现的预期。投资者相信价格将继续上涨,不断买入并真的推动价格上涨,从而形成泡沫。
刚性就是指不得不做,必然要做的事情。如刚性需求,就是不得不产生的需求,没这个需求就要活不下去。那么刚性泡沫,同样也就是指一定要产生的泡沫,没有这个泡沫就要活不下去。因为刚性泡沫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泡沫,也就是离开了这个泡沫经济就会崩溃,整个经济的基础建立在这个刚性的泡沫之上。
刚性泡沫主要体现在中国股市、楼市、影子银行、其他融资与金融创新等各个方面。政府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向中国金融体系提供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担保。例如中国的金融机构都热衷于做“影子银行业务”,在监管之外变相进行融资放贷。这样做好处很多:第一不用交存款准备金;第二不算资本充足率;第三不受利率政策的限制;第四不受贷款规模的限制。
做影子银行业务在中国对银行来讲利差空间是大于资产负债表所受监管资产的,这是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点。据某国际机构测算,2015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超过41万亿,风险正是从这片不受监管的领域开始的。
影子银行产品大部分是“刚性兑付”,就是到期后必须兑付投资者本金收益。亏钱了怎么办?亏钱了还是得兑付,信托基金一定要支付投资者本金利息。信托基金的背后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中国都是国有银行,依靠的是国家政府的信誉背书。很“影子银行”多理财产品是在国有银行的窗口被不知情的人购买的。其他领域也同理,中国的股市与外国最大不同在于只能做多,不能够做空。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禁止卖空的行为,和上文所说的“刚性兑付”以及房地产市场中要求开发商给亏钱的投资者补差价的行为一样,都是一种政府信用背书的行为。也就是说,在金融信贷和房地产领域,“基本面”是靠政府背地里用信用背书支撑。这便是刚性泡沫在虚拟经济的基础。
而在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目前很多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包括钢铁、水泥、太阳能面板、电解铝、建筑工程实施等等。尽管长期亏损,但过剩行业依然能得到大额的利润补助。现在过剩的行业曾经享有很高的利润率,行业吸引力很大,许多企业迅速进入,从而形成产能过剩局面。比如太阳能行业曾经是战略新兴行业,有立项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贷款配套。这些都属于政府背书。这容易引发一类心理,那就是民营企业也会认为业家如果自己也到政府重点发展的领域经营,把企业不断做大,一旦以后经营发生困难,政府就一定会救,就会大而不倒。国有企业倾向于扩大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做大才不会被别的国有企业兼并,才能在需要合并的时候兼并别人。产能过剩本身就是泡沫的一种表现,不难看出,产能过剩的背后依然是政府的信用背书。
刚性泡沫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让泡沫里面的气慢慢放,实现经济的软著陆;二是泡沫吹破了,导致经济的硬着陆。
一方面,在整个社会人均收入达到中高水平的前提下,可以相应的调整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政策。另一方面,政府要让市场最大限度的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改革预算的软约束,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逐渐减少政府提供的隐性或者显性的担保。
在金融体制方面,鼓励信息披露,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以乔布斯给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发言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让僵尸企业破产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泡沫的特征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和之后的快速下跌